18.02.202502:37
阿根廷总统米莱被指策划了历史上最大的加密货币骗局之一,并从他的支持者手中窃取了巨额款项。
几天前,米莱推动了一场加密货币骗局。
最初,空气币被争相抢购。但是,当骗子收集到足够的钱后,泡沫就破灭了,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他们投入的一切。
受害者现在要求归还他们的钱。一群律师正在准备对米莱提起诉讼。
https://t.me/megatron_ron/7923
几天前,米莱推动了一场加密货币骗局。
最初,空气币被争相抢购。但是,当骗子收集到足够的钱后,泡沫就破灭了,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他们投入的一切。
受害者现在要求归还他们的钱。一群律师正在准备对米莱提起诉讼。
https://t.me/megatron_ron/7923
18.02.202502:23
美国和俄罗斯将在沙特阿拉伯开始谈判,以结束乌克兰战争。
乌克兰和欧洲没有受到邀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也无足轻重。
作为“有用的白痴”,他们已功成身退,现在就只能站在一旁保持沉默。
泽连斯基表示他不会接受不包括乌克兰的协议,这实在太可笑了。
一旦美国完全停止运送武器,乌克兰2 - 3个月内便将彻底崩溃。
欧洲将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今后将正式退出超级大国行列。
https://t.me/megatron_ron/7910
乌克兰和欧洲没有受到邀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也无足轻重。
作为“有用的白痴”,他们已功成身退,现在就只能站在一旁保持沉默。
泽连斯基表示他不会接受不包括乌克兰的协议,这实在太可笑了。
一旦美国完全停止运送武器,乌克兰2 - 3个月内便将彻底崩溃。
欧洲将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今后将正式退出超级大国行列。
https://t.me/megatron_ron/7910
18.02.202500:45
美国与欧洲关系破裂是不是近代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我的提问: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分道扬镳(乌克兰冲突、贸易壁垒的建立、格陵兰岛争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的争议等)是否预示着单边主义和北约的终结?
Grok的回答: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明显分歧,尤其是乌克兰冲突、贸易争端、格陵兰岛问题以及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争等事件所凸显,并不一定预示着单边主义的立即终结或北约的解体…
总之,虽然当前的动态表明北约内部将出现一段重新评估和潜在重组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北约或单边主义将立即终结。相反,它们可能导致北约职能的重新调整,并可能在联盟框架内增加欧洲的战略自主权。然而,这些趋势是一个持续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北约相关性或单边主义实践的明确结论。”
对于这样的结论,我不以为然。Grok提出的论证也显然欠缺说服力(此处不赘)。我认为有必要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分析当前局势,并引述了一篇相关评论给Grok作参考。
我再问:
请参阅以下文章,了解对相关问题的不同看法。借古鉴今也许可以提供截然不同的视角。
这是否是整个欧洲的又一次"苏伊士时刻"?
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是全球政治的分水岭,标志着英法帝国权力的急剧衰落。现在似乎是重温这一时刻的好时机。
当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将英法资本拥有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这两个欧洲大国怒不可遏,并与以色列一起制定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秘密计划。
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埃及,英国和法国向双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撤军——他们很清楚埃及不会服从。这给了他们进行军事干预、轰炸埃及阵地并派遣军队夺取运河控制权的借口。然而,他们的冒险却适得其反。
这场危机演变成一场外交灾难。美国对英国和法国的帝国冒险主义感到愤怒,并拒绝支持他们。苏联威胁采取军事行动,联合国谴责入侵。全球压力不断增加,面对美国的经济威胁,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被迫屈辱地撤军。
对于英国来说,苏伊士运河危机表明英国不再是世界强国——艾登不久后辞职,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动摇。对于法国来说,这场危机加深了对美国的不信任,并迫使他们采取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最终导致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在1960年代采取了强硬立场。最终,苏伊士危机被视为帝国衰落的象征,表明旧殖民国家再也无法在没有美国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虽然与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情况显然截然不同,但美国目前发表的声明表明,它将重新考虑其在乌克兰的角色,这同样使一些事情变得非常清晰。
首先,无论是与英国、德国还是欧盟,都不存在"特殊关系"。这始终是出于共同利益。北溪管道的破坏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但欧洲大多数人拒绝倾听。
其次,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工业基础正在迅速消失)和真正的军事能力,欧洲即使团结起来,也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强国。
更糟糕的是,如果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欧洲领导层似乎确实没有B计划。
显然,川普和普京之间的初步对话,或美国国防部长的声明,并不意味着乌克兰战争会很快结束,因为俄罗斯和美国的立场相差数光年,这源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不信任(无法达成协议)。但这些会谈确实表明,欧洲、欧盟和英国在地缘政治上是多么无关紧要。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英国完全屈从于美国,而法国则变得更加独立(考虑到在越南和阿尔及利亚的损失,可以说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必须指出的是,1956年英国和法国仍然存在政治家,他们关心自己的国家,拥有最低限度的智慧和能力,尽管震惊和羞辱,他们仍然能够做出反应。
欧洲目前的领导层都是十足的侏儒,他们的整个政治生涯都建立在全球主义、世界经济论坛和亲美主义的基础上。当他们突然察觉美国实际上并不那么关心他们,他们的反应将会非常有趣,也许会像库尔德人、阿富汗人或其他以前的美国"盟友"被抛弃时不知所措的反应十分相似。
https://t.me/two_majors/43327
因应我提出的质疑,Gork也修正了原先的观点:
Grok:
上文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与当前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动态进行了比较,表明历史可能正在重演,欧洲权力衰落,美国影响力减弱。这种比较在几个方面是恰当的:
帝国衰落:正如苏伊士运河危机象征着英国和法国帝国权力的衰落一样,当前局势可以看作是欧洲认识到其全球影响力下降的时刻,特别是在军事和战略方面。困境可能迫使欧洲要么加强自己的军事和战略能力,要么接受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较小角色。
美国影响力:美国在过去和现在的作用都至关重要。1956年,美国拒绝支持英国和法国对抗埃及,迫使他们撤退,凸显了美国的主导地位。今天,美国可能撤出或重新评估其对乌克兰的承诺,同样可能暴露出欧洲对美国支持的战略依赖。这种情形要么会促进欧洲的团结和战略独立,要么会导致其全球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欧洲领导力:文章作者批评了当前的欧洲领导层的能力,认为他们缺乏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家风范。这可能意味着欧洲对类似"苏伊士时刻"的回应可能比过去还有所不如。这表明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场危机,也许将导致欧洲进一步被边缘化或屈从于美国政策。
战略自主:文章作者断言,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的神话已经破灭,强调外交关系完全基于利益,而不是忠诚或共同价值观。欧洲目前的局势反映了苏伊士危机的某些方面,欧洲大国不得不考虑其独立于美国采取行动的能力。
能源脆弱性:文章作者提到北溪管道事件凸显了欧洲的脆弱性,特别是在能源安全方面,这在苏伊士危机期间不是一个大问题,但现在却至关重要,突显了影响地缘政治地位的经济依赖性。
欧洲的弱点:欧洲被描述为"二流强国",原因是其工业实力和军事能力正在减弱,尤其是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目前的欧洲领导层被描述为缺乏战略眼光和能力,可能导致对美国政策变化的被动或无效反应,并造成欧洲在外交及国际事务上进一步被边缘化。
虽然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具有说明性,但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涉及不同的参与者、利益和策略考虑。然而,权力转移、依赖性和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等潜在主题引起了共鸣;这表明,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确实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代挑战的视角。
我的提问: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分道扬镳(乌克兰冲突、贸易壁垒的建立、格陵兰岛争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的争议等)是否预示着单边主义和北约的终结?
Grok的回答: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明显分歧,尤其是乌克兰冲突、贸易争端、格陵兰岛问题以及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争等事件所凸显,并不一定预示着单边主义的立即终结或北约的解体…
总之,虽然当前的动态表明北约内部将出现一段重新评估和潜在重组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北约或单边主义将立即终结。相反,它们可能导致北约职能的重新调整,并可能在联盟框架内增加欧洲的战略自主权。然而,这些趋势是一个持续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北约相关性或单边主义实践的明确结论。”
对于这样的结论,我不以为然。Grok提出的论证也显然欠缺说服力(此处不赘)。我认为有必要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分析当前局势,并引述了一篇相关评论给Grok作参考。
我再问:
请参阅以下文章,了解对相关问题的不同看法。借古鉴今也许可以提供截然不同的视角。
这是否是整个欧洲的又一次"苏伊士时刻"?
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是全球政治的分水岭,标志着英法帝国权力的急剧衰落。现在似乎是重温这一时刻的好时机。
当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将英法资本拥有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这两个欧洲大国怒不可遏,并与以色列一起制定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秘密计划。
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埃及,英国和法国向双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撤军——他们很清楚埃及不会服从。这给了他们进行军事干预、轰炸埃及阵地并派遣军队夺取运河控制权的借口。然而,他们的冒险却适得其反。
这场危机演变成一场外交灾难。美国对英国和法国的帝国冒险主义感到愤怒,并拒绝支持他们。苏联威胁采取军事行动,联合国谴责入侵。全球压力不断增加,面对美国的经济威胁,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被迫屈辱地撤军。
对于英国来说,苏伊士运河危机表明英国不再是世界强国——艾登不久后辞职,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动摇。对于法国来说,这场危机加深了对美国的不信任,并迫使他们采取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最终导致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在1960年代采取了强硬立场。最终,苏伊士危机被视为帝国衰落的象征,表明旧殖民国家再也无法在没有美国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虽然与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情况显然截然不同,但美国目前发表的声明表明,它将重新考虑其在乌克兰的角色,这同样使一些事情变得非常清晰。
首先,无论是与英国、德国还是欧盟,都不存在"特殊关系"。这始终是出于共同利益。北溪管道的破坏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但欧洲大多数人拒绝倾听。
其次,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工业基础正在迅速消失)和真正的军事能力,欧洲即使团结起来,也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强国。
更糟糕的是,如果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欧洲领导层似乎确实没有B计划。
显然,川普和普京之间的初步对话,或美国国防部长的声明,并不意味着乌克兰战争会很快结束,因为俄罗斯和美国的立场相差数光年,这源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不信任(无法达成协议)。但这些会谈确实表明,欧洲、欧盟和英国在地缘政治上是多么无关紧要。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英国完全屈从于美国,而法国则变得更加独立(考虑到在越南和阿尔及利亚的损失,可以说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必须指出的是,1956年英国和法国仍然存在政治家,他们关心自己的国家,拥有最低限度的智慧和能力,尽管震惊和羞辱,他们仍然能够做出反应。
欧洲目前的领导层都是十足的侏儒,他们的整个政治生涯都建立在全球主义、世界经济论坛和亲美主义的基础上。当他们突然察觉美国实际上并不那么关心他们,他们的反应将会非常有趣,也许会像库尔德人、阿富汗人或其他以前的美国"盟友"被抛弃时不知所措的反应十分相似。
https://t.me/two_majors/43327
因应我提出的质疑,Gork也修正了原先的观点:
Grok:
上文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与当前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动态进行了比较,表明历史可能正在重演,欧洲权力衰落,美国影响力减弱。这种比较在几个方面是恰当的:
帝国衰落:正如苏伊士运河危机象征着英国和法国帝国权力的衰落一样,当前局势可以看作是欧洲认识到其全球影响力下降的时刻,特别是在军事和战略方面。困境可能迫使欧洲要么加强自己的军事和战略能力,要么接受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较小角色。
美国影响力:美国在过去和现在的作用都至关重要。1956年,美国拒绝支持英国和法国对抗埃及,迫使他们撤退,凸显了美国的主导地位。今天,美国可能撤出或重新评估其对乌克兰的承诺,同样可能暴露出欧洲对美国支持的战略依赖。这种情形要么会促进欧洲的团结和战略独立,要么会导致其全球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欧洲领导力:文章作者批评了当前的欧洲领导层的能力,认为他们缺乏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家风范。这可能意味着欧洲对类似"苏伊士时刻"的回应可能比过去还有所不如。这表明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场危机,也许将导致欧洲进一步被边缘化或屈从于美国政策。
战略自主:文章作者断言,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的神话已经破灭,强调外交关系完全基于利益,而不是忠诚或共同价值观。欧洲目前的局势反映了苏伊士危机的某些方面,欧洲大国不得不考虑其独立于美国采取行动的能力。
能源脆弱性:文章作者提到北溪管道事件凸显了欧洲的脆弱性,特别是在能源安全方面,这在苏伊士危机期间不是一个大问题,但现在却至关重要,突显了影响地缘政治地位的经济依赖性。
欧洲的弱点:欧洲被描述为"二流强国",原因是其工业实力和军事能力正在减弱,尤其是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目前的欧洲领导层被描述为缺乏战略眼光和能力,可能导致对美国政策变化的被动或无效反应,并造成欧洲在外交及国际事务上进一步被边缘化。
虽然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具有说明性,但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涉及不同的参与者、利益和策略考虑。然而,权力转移、依赖性和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等潜在主题引起了共鸣;这表明,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确实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代挑战的视角。
显示 1 - 3 共 3
登录以解锁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