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legram Now
TG可能会倒闭,但永远不会变质
今日と昨日は瓜二つ、明日を変えたければ今日を変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今日と昨日は瓜二つ、明日を変えたければ今日を変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关联群组
"Telegram Now" 群组最新帖子
11.05.202517:43
【知乎】为什么碎片化信息看似有用,却难以真正学到东西?
刷手机时,你是否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小知识?知乎上的一篇帖子却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碎片化信息看似高效,实则可能只是“过目即忘”。比如,一个关于996的深度视频,标题惊人地提出“996本质不是剥削”,而是资本家控制劳动者黄金时间的手段,让人丧失其他发展可能。然而,大部分观众只看了开头几十秒,发现没有直接结论就吐槽“啰嗦”离开,甚至在评论区开喷。这种急于获取观点、拒绝深度论证的习惯,正是碎片化时代的缩影。
背后的原因或许是高压社会耗尽了我们的精力。996的工作制让大脑进入“低功耗模式”,下班后只想瘫着刷短视频或短文,不愿费脑去钻研长篇内容。于是,短小精悍、直接抛结论的内容更受欢迎,哪怕缺乏严谨支撑。长此以往,知识体系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连刚看过的内容都记不住,所谓的“学到很多”可能只是短暂的错觉。
#碎片化阅读 #高压社会 #996 #信息茧房 #知识体系 source
刷手机时,你是否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小知识?知乎上的一篇帖子却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碎片化信息看似高效,实则可能只是“过目即忘”。比如,一个关于996的深度视频,标题惊人地提出“996本质不是剥削”,而是资本家控制劳动者黄金时间的手段,让人丧失其他发展可能。然而,大部分观众只看了开头几十秒,发现没有直接结论就吐槽“啰嗦”离开,甚至在评论区开喷。这种急于获取观点、拒绝深度论证的习惯,正是碎片化时代的缩影。
背后的原因或许是高压社会耗尽了我们的精力。996的工作制让大脑进入“低功耗模式”,下班后只想瘫着刷短视频或短文,不愿费脑去钻研长篇内容。于是,短小精悍、直接抛结论的内容更受欢迎,哪怕缺乏严谨支撑。长此以往,知识体系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连刚看过的内容都记不住,所谓的“学到很多”可能只是短暂的错觉。
#碎片化阅读 #高压社会 #996 #信息茧房 #知识体系 source
11.05.202516:19
https://github.com/DreadedLama/dnd-sync
这个版本比flyfish233的添加了睡眠模式自动开省电 同时把模拟点击开启睡眠模式改为直接更改系统设置 修复了无法自动结束的问题
这个版本比flyfish233的添加了睡眠模式自动开省电 同时把模拟点击开启睡眠模式改为直接更改系统设置 修复了无法自动结束的问题
无法访问
媒体内容
媒体内容
10.05.202504:34
02.05.202515:08
我知道错了求你别骂了😭


01.05.202505:49
https://github.com/funstory-ai/BabelDOC
BabelDOC:无损排版,海量额度
BabelDOC 是新一代智能 PDF 翻译工具,采用先进的排版保持技术,为您提供专业级的双语对照翻译体验。无论是前沿学术论文,还是商业分析报告,BabelDOC 都能帮您轻松跨越语言藩篱,同时完美呈现原文档的精致排版
BabelDOC:无损排版,海量额度
BabelDOC 是新一代智能 PDF 翻译工具,采用先进的排版保持技术,为您提供专业级的双语对照翻译体验。无论是前沿学术论文,还是商业分析报告,BabelDOC 都能帮您轻松跨越语言藩篱,同时完美呈现原文档的精致排版
30.04.202515:57
「五一假期旅游攻略旅行社内部版(超详细,省钱省时省力,更新至2025年4月份)」
链接:https://pan.quark.cn/s/7b465e41d6d4
链接:https://pan.quark.cn/s/7b465e41d6d4


30.04.202508:42
转发自:
只是用来说话的频道

29.04.202516:31
跟人社交不利真的是我的问题吗?
跟某人聊到一些社交问题,对方认为我变成(他认为的)现在这样,是因为没跟他人建立足够的连接导致的。
并且说了一些类似于如果我继续这样可能导致很多人对我印象变差之类的。
Weiner将人们对事件的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包括个人能力、努力等;外归因包括运气、任务难度等。
经常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尤其是自身能力,可能导致挫败感,削弱自己的毅力,甚至引发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尽管对方不一定有恶意,但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应当对自己负责。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代表需要要求别人反思自己。
省流:虽然把成功归功于自己、失败归咎于他人看起来很双标,但确实能帮助自己维持良好的心态(笑)
在人际关系这件事上,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代表这辈子有了。
@seishin_konran
跟某人聊到一些社交问题,对方认为我变成(他认为的)现在这样,是因为没跟他人建立足够的连接导致的。
并且说了一些类似于如果我继续这样可能导致很多人对我印象变差之类的。
当然,对方确实有一个曾经对别人造谣生事、并让别人反思自身原因的朋友。
并不是说朋友改变了他,而是说人更容易与跟自己相似的人成为朋友。这个逻辑不能颠倒。
Weiner将人们对事件的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包括个人能力、努力等;外归因包括运气、任务难度等。
经常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尤其是自身能力,可能导致挫败感,削弱自己的毅力,甚至引发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尽管对方不一定有恶意,但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应当对自己负责。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代表需要要求别人反思自己。
省流:虽然把成功归功于自己、失败归咎于他人看起来很双标,但确实能帮助自己维持良好的心态(笑)
在人际关系这件事上,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代表这辈子有了。
@seishin_konran


29.04.202513:31
明明就剩38天就要高考了,可是我今年甚至连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也没人通知我跟我说高考的事情,就像被人排除在外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做局阴我,可能是我动了谁的蛋糕,资本,你们赢了
28.04.202511:56
转发自:
青鸟的频道

28.04.202506:30
现在看到关注的一些账号无征兆的活跃频率越来越低。
都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私底下幸福上了。
根据多年经验,这样之后的下一条动态不是面基贴贴,就是宣布脱单/结婚,秀恩爱。
毕竟幸福上了,谁还没事天天网上冲浪。
都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私底下幸福上了。
根据多年经验,这样之后的下一条动态不是面基贴贴,就是宣布脱单/结婚,秀恩爱。
毕竟幸福上了,谁还没事天天网上冲浪。
27.04.202503:22
在博物馆看展 想到了另一个视角 现在的人总喜欢鼓吹向往唐宋盛世 填补那可怜的文化自卑 大家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 现代能穿个唐装汉服 放古代能能当个丫鬟奴才就算好 那些生产的服饰 陶器 工匠也没有资格使用
也许是忽视 也许是梦想自己成为“更平等”的阶级 博物馆中 大家沉醉在幻想里 兴高采烈
也许是忽视 也许是梦想自己成为“更平等”的阶级 博物馆中 大家沉醉在幻想里 兴高采烈
记录
30.04.202523:59
44订阅者16.04.202523:59
0引用指数24.04.202523:59
15每帖平均覆盖率23.04.202515:44
18广告帖子的平均覆盖率27.04.202520:48
14.29%ER24.04.202523:59
36.59%ERR登录以解锁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