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202520:47
08.05.202511:43
The PhD Place:
Me in 1997 wasting time resting instead of writing my thesis
https://twitter.com/ThePhDPlace/status/1920336798326173965
Me in 1997 wasting time resting instead of writing my thesis
https://twitter.com/ThePhDPlace/status/1920336798326173965
08.05.202506:11
前天和超级大鹅 @SUPER_GOOSE0 (who 写过一篇极好的 mtu 文章 https://www.kawabangga.com/posts/4983 ) 又一次讨论 mtu,我这两天也间歇性做了一些学习🤬
1. 现代 Linux 早就把 MSS 和 GSO 绑定了。不知道大家纸面上学习 mss 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的古早理解是 tcp socket 发出的 skb 总是小于等于 mss,这在 2.4 的时候确实如此实现,但是在 2.6 引入 GSO 之后 mss 分片被极大推迟,就算 mss 是 1400,一个 skb 依然可以把 4k 的 payload 塞入非线性区 (struct skb_shared_info*)(skb->head+skb->end),然后在“最终时刻”再分。
2. “最终时刻”往往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晚。考虑云原神环境里的 pod to pod via vxlan tunnel,设置 pod mtu 需要减去隧道包头已是常识,那么 MSS 分段和 IP 分包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我本地 ubuntu 2404 默认情况下,最终时刻发生在在 vxlan 隧道封包之后,处理完 nf POSTROUTING 之后,eth0 dev_xmit 之前,先做 MSS 分段,如果分段成后长度 > eth0 mtu,再做 IP 分包。
3. 因此用 ping -s 1500 / ping -M do -s 1500 做 mtu 连通性测试的意义不明,MSS 分段和 ICMP 分包实现如此不同,ping 的连通性和分包状态无法推断出 tcp 发同样大小 payload 的连通性和分包状态。
这些破细节不能指望任何人通过看书学会,就连那本经典的《TCP/IP详解》也远落后于时代,成书于 1994,十年后的 GSO 才成为 MSS 底层逻辑。“我们需要一本现代的、符合时代精神的《TCP/IP详解》”,我看着超级大鹅的眼睛说。
1. 现代 Linux 早就把 MSS 和 GSO 绑定了。不知道大家纸面上学习 mss 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的古早理解是 tcp socket 发出的 skb 总是小于等于 mss,这在 2.4 的时候确实如此实现,但是在 2.6 引入 GSO 之后 mss 分片被极大推迟,就算 mss 是 1400,一个 skb 依然可以把 4k 的 payload 塞入非线性区 (struct skb_shared_info*)(skb->head+skb->end),然后在“最终时刻”再分。
2. “最终时刻”往往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晚。考虑云原神环境里的 pod to pod via vxlan tunnel,设置 pod mtu 需要减去隧道包头已是常识,那么 MSS 分段和 IP 分包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我本地 ubuntu 2404 默认情况下,最终时刻发生在在 vxlan 隧道封包之后,处理完 nf POSTROUTING 之后,eth0 dev_xmit 之前,先做 MSS 分段,如果分段成后长度 > eth0 mtu,再做 IP 分包。
3. 因此用 ping -s 1500 / ping -M do -s 1500 做 mtu 连通性测试的意义不明,MSS 分段和 ICMP 分包实现如此不同,ping 的连通性和分包状态无法推断出 tcp 发同样大小 payload 的连通性和分包状态。
这些破细节不能指望任何人通过看书学会,就连那本经典的《TCP/IP详解》也远落后于时代,成书于 1994,十年后的 GSO 才成为 MSS 底层逻辑。“我们需要一本现代的、符合时代精神的《TCP/IP详解》”,我看着超级大鹅的眼睛说。
07.05.202515:52
(不……不管它看着有多像,这真的不是带着阿耳忒弥斯计划水印的 ksp)
07.05.202505:46
【删减提醒】本周即将公映的日本经典电影《攻壳机动队》内地拷贝精确时长为 82m 19s(含龙标约 6 秒),与台版拷贝 83m 0s 相比,删减超过 40 秒,并有画面处理,请大家自行决定是否去影院观看。
本片台湾地区评级为保护级 6+,香港地区 IIB。source
评论区:这个片就是因为画面问题而在技术审查上卡了快 1 年时间
本片台湾地区评级为保护级 6+,香港地区 IIB。source
评论区:这个片就是因为画面问题而在技术审查上卡了快 1 年时间
06.05.202511:37
发现你频最近发的二次元美图好像有 1/4 都是爱素
08.05.202515:27
中日韩友好靠inm😰
转发自:
Hacker News

08.05.202511:12
Yggdrasil is an experimental compact routing scheme that is fully decentralised (Score: 150+ in 11 hours)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u7CJ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u7CJ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u7CJ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u7CJ
08.05.202502:48
- 没有什么东西能达到 100% 的能量效率!
- 那我的电暖器算什么?
- 那我的电暖器算什么?


07.05.202515:52
TJ Cooney 🚀:
Artemis II ICPS on the move!
https://twitter.com/TJ_Cooney/status/1919516263287566590
Artemis II ICPS on the move!
https://twitter.com/TJ_Cooney/status/1919516263287566590
05.05.202516:44
魔法的时间结束了(指明天上班
08.05.202515:23
转发自:
Solidot 纯净版

08.05.202501:59
基因突变让部分人每天只需要睡 3 小时
#科学
大部分人每天需要 8 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罕见的基因突变让少数人每天只需要睡 3 小时。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加州旧金山的科学家识别了一种基因突变,可能让部分人减少睡眠需求。论文合作者 Ying-Hui Fu 称,理解天生短睡眠者——每晚睡眠三到六小时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人——的基因变化可能有助于研发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本世纪初,傅及其同事接触了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的人。在分析了一对母女的基因组后,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罕见基因突变,相关基因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异导致了母女较短的睡眠时间。这一发现促使其他有类似睡眠情况的人联系实验室进行 DNA 测序。研究团队目前知道了数百名 天生短睡眠者,识别了四个基因的五种突变。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402-7
#科学
大部分人每天需要 8 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罕见的基因突变让少数人每天只需要睡 3 小时。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加州旧金山的科学家识别了一种基因突变,可能让部分人减少睡眠需求。论文合作者 Ying-Hui Fu 称,理解天生短睡眠者——每晚睡眠三到六小时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人——的基因变化可能有助于研发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本世纪初,傅及其同事接触了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的人。在分析了一对母女的基因组后,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罕见基因突变,相关基因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异导致了母女较短的睡眠时间。这一发现促使其他有类似睡眠情况的人联系实验室进行 DNA 测序。研究团队目前知道了数百名 天生短睡眠者,识别了四个基因的五种突变。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402-7
转发自:
Hacker News

07.05.202511:32
Bloat is still software's biggest vulnerability (2024) (Score: 150+ in 11 hours)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u4at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u4at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u4at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u4at


07.05.202504:35
コリ˖ KORI:
#GirlsBandCry #ガルクラ
ここ、ほんとにどこ?
https://twitter.com/h0kori_/status/1919677388352630806
#GirlsBandCry #ガルクラ
ここ、ほんとにどこ?
https://twitter.com/h0kori_/status/1919677388352630806


04.05.202515:52
#repr_C 朋友说想订个戒指,于是咱出了馊主意
08.05.202512:10


07.05.202521:18
(有人提到 KSP?
转发自:
每日消费电子观察

07.05.202510:21
美国环保署拟终止「能源之星」项目
https://edition.cnn.c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
据熟悉该项目的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取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内负责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的两个关键部门,其中涉及能源之星项目。
能源之星项目启动于 1992 年,其标志性的蓝色标签三十多年来一直帮助消费者识别节能家电、灯具和电子产品。据 EPA 数据,截至 2023 年该项目已帮助美国家庭和企业节省超过 5000 亿美元的能源成本。
https://edition.cnn.c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


06.05.202515:59
显示 1 - 24 共 751
登录以解锁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