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Реальна Війна

Лёха в Short’ах Long’ует

Україна Сейчас | УС: новини, політика

Мир сегодня с "Юрий Подоляка"

Труха⚡️Україна

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Ванёк

Лачен пише

Анатолий Шарий

Реальний Київ | Украина

Реальна Війна

Лёха в Short’ах Long’ует

Україна Сейчас | УС: новини, політика

Мир сегодня с "Юрий Подоляка"

Труха⚡️Україна

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Ванёк

Лачен пише

Анатолий Шарий

Реальний Київ | Украина

Реальна Війна

Лёха в Short’ах Long’ует

Україна Сейчас | УС: новини, політика

布告栏上的贴纸
一些定时会发布在布告栏上的消息,不管有没有人看都在那~
TGlist reytingi
0
0
TuriOmmaviy
Tekshirish
TekshirilmaganIshonchnoma
ShubhaliJoylashuv
TilBoshqa
Kanal yaratilgan sanaГруд 10, 2023
TGlist-ga qo'shildi
Вер 16, 2024Muxrlangan guruh

布告栏下的留言板
1
10.04.202509:10
和一个“大厂心理咨询师”聊了聊,我有了一些离奇发现
https://mp.weixin.qq.com/s/4FiJfzuzCYqESZZ8y1IdUA
前段时间,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一条帖子。一位博主自称曾是某互联网大厂的驻场心理咨询师,已离职,所以他要来发发(前)职业自白。
帖子里,他详细描写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见闻和内心冲突,并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内部细节。比如大厂心理咨询师也有自己的绩效考评标准,其中包括“员工主动离职率下降幅度”和“月度平均加班时长心理耐受阈值”这类关键指标;公司的内部会议上,还会将某位来访者通过咨询“让工作时间从12小时提升至14小时”的改变当作正面案例进行表彰。最后,帖子的主题是批判大厂生态对人的异化。
这条帖子的数据很好,评论区热闹非凡,大都在表达感同身受的共鸣。编辑部的同事们看完,都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派我去和这位咨询师聊聊。
翻阅他的小红书账号,我发现这位博主发布的笔记内容调性十分统一,全都和心理学紧密相关,更新频率也很高,每天2-3条,看起来非常专业,也乐于分享,而且擅长抓住当下热点,是很理想的受访对象。
3月19日的晚上8点多,通过小红书私信,我向他发去了采访邀约,表明自己是三联的撰稿人,对他驻大厂做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很感兴趣,希望能够深入交流。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对方爽快地回复了我“可以啊,没问题”,并告知了微信号。我迅速添加,他也秒通过。由于此时已近晚上10点,我表示“可以等明后天写好采访大纲后再约时间”,他依旧简单直接地回复“没问题”。
如此爽快直接,让人感叹,真是工作好运时刻。但接下来,事情开始出现一些悬疑色彩。
https://mp.weixin.qq.com/s/4FiJfzuzCYqESZZ8y1IdUA


04.04.202505:01
#单向历


20.04.202507:15
#单向历
Repost qilingan:
LetITFly News

18.04.202503:34
频道主刚和同学赶在展映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看完,刚准备返程。
其实电影里的场景,中国内地群友们都很熟悉的。
但是呢,能在 NYC 放映,并且被不少老美土著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妙的事。
电影全程没有任何我理解中的键政口嗨内容,但据说这电影在香港也不能过审,这是真的嘛?
https://fxtwitter.com/lilaoshizuikeai/status/1911343901606096934
其实电影里的场景,中国内地群友们都很熟悉的。
但是呢,能在 NYC 放映,并且被不少老美土著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妙的事。
电影全程没有任何我理解中的键政口嗨内容,但据说这电影在香港也不能过审,这是真的嘛?
https://fxtwitter.com/lilaoshizuikeai/status/1911343901606096934
18.04.202507:32
最近读到无神论,发现无神论在消解了宗教的死亡观之后就直接摆烂不管了,这样的无神论有什么意义? - ReversedT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4804435944842676/answer/1896254930702026049
知名宗教小黑子彼得·沃茨早年曾经在演讲里做过这么一个比喻,在此我就直接摘抄一下:
I think of the mind as an endless committee meeting with barely-relating employees sitting around a table, each with their own concerns. One of them is screaming "we're all gonna die!" at random intervals, distracting and throwing off the others, some of whom are desperately trying to get us laid.
Religion takes that "gonna die!" fellow off in a corner and keeps him busy so the rest of us can get on with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s. Where it goes bad is when religion starts to gather more and more of the other employees into its corner, taking them out of the game. Once the guy trying to get laid gets waylaid by Thou Shalt Not, it's Game Over.
On, and occasionally we get some science done. If it helps us get laid.
我把一个人的思维想象成一个永远在开会的会议室,里面坐着一群彼此间几乎毫无交集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其中一个时不时地大喊“我们都要死了!”来吓坏其他人,另一些员工则拼命试图让我们做到爱。
宗教把那个“我们都要死了!”的家伙拉到角落里,让他自己发癫,好让其他人能专心处理更重要的事。但是,当宗教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其他员工也拉进角落,拖出会议时,事情就崩了。一旦那个努力让大家做爱的员工被宗教来了个“不可做某某”,宗教就完了。
哦对了,我们偶尔还会搞点科学研究。前提是这能帮我们做到爱。
采纳这个叙事的话,所谓的“宗教死亡观”,其实通常就是卡bug把负责“人总是要死的”这个念头的子程序给卡到地图外面去,高情商叫宗教死亡观,低情商叫自我欺骗。坦率地说,传统无神论通常不提供这么方便的解决方案,而且实际上这甚至形成了一个对费米悖论的可能解答:有个流派就认为,科技文明在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走到一个临界点,让自己变得过于聪明、以至于无法再以任何方式自我欺骗或者无视“自己会死”这件事(目前,人们自称的相信自己确实会死,通常都远远称不上真正的“相信”,人们轻松地谈论自己会死的时候,并不从内心深处真诚地感受到死亡的不可避免,而只是一种口头表达),从而举族陷入彻底的虚无主义中,失去继续发展和扩张的动机——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还没看到任何外星文明。这个解答当然也面临着不少诘难,但它们不是本回答的关键,在此略过不谈。
但如果多了解一些比较终极的话题探讨,你会发现现在还真有不少无神论者也在干类似的事情——用庸俗唯物主义的框架来建立一套足以卡上述bug的叙事。这方面最出名的可能是天文学家弗兰克·提普勒提出的所谓“欧米伽点”。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在大挤压宇宙学模型中,随着整个宇宙的挤压,物质与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其中的科技文明将可以越来越轻松地调用资源、进行计算,从而让整个文明掌握的算力越来越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模拟越来越多的意识活动。最终(经过精心调参),整个宇宙被挤压到奇点前的一瞬间,科技文明掌握的算力将趋于无穷大,从而能够模拟无限的意识活动。无限的算力甚至允许他们反推整个宇宙在任意时刻的状态,从而“复活”一切曾经存在过的意识。宇宙中的所有意识都将在这最后的一瞬间达成永生。
不用说,这个理论能挑毛病的地方数不胜数,而且提普勒对它的论述也不自觉地充满神学色彩,论到后面已经相当不“无神论”了。不过,近年来的“模拟假说”可以看作是它的一种升级换代。模拟假说看起来不依赖什么精心调参和专门的宇宙学模型选择,它只建立在如下几个相当基础的假设上:
使用计算机模拟现实(不追求完全还原)是有可能的;
在模拟现实中构建计算机,进行更次级的模拟,也是有可能的;
宇宙中的科技文明在获得1中的能力后,确实会这么做。
考虑到早已有人在 Minecraft 里用红石搭计算机运行简化版 Minecraft,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三条假设都为真(尽管每一层这样的“现实模拟”都较上一层有显著的劣化)。模拟假说进而有了这样的推论:在一个“真正的现实”中,应当可以存在数量大于1的“次级模拟现实”,而这每一个“次级模拟现实”中,又可以存在数量大于1的“再次级模拟现实”——由此下推若干层后,“模拟现实”的数量会远远大于“真正的现实”,因此,你我有接近100%的概率生活在其中的某个模拟现实里,只有几乎为零的概率生活在“真正的现实”。这个假说并不直接提供永生,但它不知不觉地为你提供了一种替代死亡观:从概率上讲,你几乎肯定不会“真的死亡”。
当然,模拟假说也是有很多可以反驳的角度的,最经典的一种反驳就是同样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在上述假设中,层层嵌套的模拟现实应该不能是无限层,而是存在某个过于粗糙、无法继续模拟更次级现实的“底层”,这种“底层模拟现实”在所有的模拟现实中,同样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应当有接近100%的概率生活在这样的“底层模拟现实”中——但我们没有,我们明确知道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实中,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更次级的现实。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是底层的模拟现实中”就同样因概率太低而显得非常不可能,因此这整个假说都有很大概率存在致命问题。
所以说到最后,尽管有不少无神论者也在做类似于把那个“我们都要死了!”的家伙拉到角落里让他自己发癫的工作,但这些工作的效果是明显不如传统宗教的。倒是也可以设想一些新的技术路线,比如依靠药物和手术干预,直接在神经层面上让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因自己的死亡而焦虑和恐惧,虽然听起来挺逆天的但可行性好像比欧米伽点高多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4804435944842676/answer/1896254930702026049
知名宗教小黑子彼得·沃茨早年曾经在演讲里做过这么一个比喻,在此我就直接摘抄一下:
I think of the mind as an endless committee meeting with barely-relating employees sitting around a table, each with their own concerns. One of them is screaming "we're all gonna die!" at random intervals, distracting and throwing off the others, some of whom are desperately trying to get us laid.
Religion takes that "gonna die!" fellow off in a corner and keeps him busy so the rest of us can get on with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s. Where it goes bad is when religion starts to gather more and more of the other employees into its corner, taking them out of the game. Once the guy trying to get laid gets waylaid by Thou Shalt Not, it's Game Over.
On, and occasionally we get some science done. If it helps us get laid.
我把一个人的思维想象成一个永远在开会的会议室,里面坐着一群彼此间几乎毫无交集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其中一个时不时地大喊“我们都要死了!”来吓坏其他人,另一些员工则拼命试图让我们做到爱。
宗教把那个“我们都要死了!”的家伙拉到角落里,让他自己发癫,好让其他人能专心处理更重要的事。但是,当宗教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其他员工也拉进角落,拖出会议时,事情就崩了。一旦那个努力让大家做爱的员工被宗教来了个“不可做某某”,宗教就完了。
哦对了,我们偶尔还会搞点科学研究。前提是这能帮我们做到爱。
采纳这个叙事的话,所谓的“宗教死亡观”,其实通常就是卡bug把负责“人总是要死的”这个念头的子程序给卡到地图外面去,高情商叫宗教死亡观,低情商叫自我欺骗。坦率地说,传统无神论通常不提供这么方便的解决方案,而且实际上这甚至形成了一个对费米悖论的可能解答:有个流派就认为,科技文明在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走到一个临界点,让自己变得过于聪明、以至于无法再以任何方式自我欺骗或者无视“自己会死”这件事(目前,人们自称的相信自己确实会死,通常都远远称不上真正的“相信”,人们轻松地谈论自己会死的时候,并不从内心深处真诚地感受到死亡的不可避免,而只是一种口头表达),从而举族陷入彻底的虚无主义中,失去继续发展和扩张的动机——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还没看到任何外星文明。这个解答当然也面临着不少诘难,但它们不是本回答的关键,在此略过不谈。
但如果多了解一些比较终极的话题探讨,你会发现现在还真有不少无神论者也在干类似的事情——用庸俗唯物主义的框架来建立一套足以卡上述bug的叙事。这方面最出名的可能是天文学家弗兰克·提普勒提出的所谓“欧米伽点”。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在大挤压宇宙学模型中,随着整个宇宙的挤压,物质与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其中的科技文明将可以越来越轻松地调用资源、进行计算,从而让整个文明掌握的算力越来越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模拟越来越多的意识活动。最终(经过精心调参),整个宇宙被挤压到奇点前的一瞬间,科技文明掌握的算力将趋于无穷大,从而能够模拟无限的意识活动。无限的算力甚至允许他们反推整个宇宙在任意时刻的状态,从而“复活”一切曾经存在过的意识。宇宙中的所有意识都将在这最后的一瞬间达成永生。
不用说,这个理论能挑毛病的地方数不胜数,而且提普勒对它的论述也不自觉地充满神学色彩,论到后面已经相当不“无神论”了。不过,近年来的“模拟假说”可以看作是它的一种升级换代。模拟假说看起来不依赖什么精心调参和专门的宇宙学模型选择,它只建立在如下几个相当基础的假设上:
使用计算机模拟现实(不追求完全还原)是有可能的;
在模拟现实中构建计算机,进行更次级的模拟,也是有可能的;
宇宙中的科技文明在获得1中的能力后,确实会这么做。
考虑到早已有人在 Minecraft 里用红石搭计算机运行简化版 Minecraft,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三条假设都为真(尽管每一层这样的“现实模拟”都较上一层有显著的劣化)。模拟假说进而有了这样的推论:在一个“真正的现实”中,应当可以存在数量大于1的“次级模拟现实”,而这每一个“次级模拟现实”中,又可以存在数量大于1的“再次级模拟现实”——由此下推若干层后,“模拟现实”的数量会远远大于“真正的现实”,因此,你我有接近100%的概率生活在其中的某个模拟现实里,只有几乎为零的概率生活在“真正的现实”。这个假说并不直接提供永生,但它不知不觉地为你提供了一种替代死亡观:从概率上讲,你几乎肯定不会“真的死亡”。
当然,模拟假说也是有很多可以反驳的角度的,最经典的一种反驳就是同样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在上述假设中,层层嵌套的模拟现实应该不能是无限层,而是存在某个过于粗糙、无法继续模拟更次级现实的“底层”,这种“底层模拟现实”在所有的模拟现实中,同样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应当有接近100%的概率生活在这样的“底层模拟现实”中——但我们没有,我们明确知道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实中,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更次级的现实。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是底层的模拟现实中”就同样因概率太低而显得非常不可能,因此这整个假说都有很大概率存在致命问题。
所以说到最后,尽管有不少无神论者也在做类似于把那个“我们都要死了!”的家伙拉到角落里让他自己发癫的工作,但这些工作的效果是明显不如传统宗教的。倒是也可以设想一些新的技术路线,比如依靠药物和手术干预,直接在神经层面上让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因自己的死亡而焦虑和恐惧,虽然听起来挺逆天的但可行性好像比欧米伽点高多了。


19.04.202507:45
#单向历
Kirishning iloji bo'lmadi
media kontentga
media kontentga
18.04.202505:53
#单向历
Kanaldagi o'zgarishlar tarixi
Ko'proq funksiyalarni ochish uchun tizimga ki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