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官方被指似乎更改了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的中文譯名,以規避中國此前對其施加的制裁後,北京否認了這一說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三(1月22日)被問及中國是否更改了盧比奧的中文譯名,以及其是否意味著他不再被中方制裁。
毛寧回應稱:「我還沒有注意到你提到的情況。我想,與中文譯名相比,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
來自共和黨的盧比奧曾擔任參議員14年,普遍被認為是美國對中國持最強硬態度的政治人物之一,曾多次主導推出針對北京的法案。
盧比奧上周在就任國務卿前還警告稱,如果美國不迅速做出政策轉變,中國將仍然是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
中國一直抨擊盧比奧為「反華急先鋒」。2020年,擔任參議員的他先後因批評新疆與香港人權問題,兩度遭北京制裁,這意味著他無法訪問中國。
隨著盧比奧上任,中國社交平台上不斷有網友猜測,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新任外交事務主管無法訪華。
還有網民發現中國外交部近幾日在網站上,都用「魯比奧」來稱呼他,而不是當初宣佈制裁時所使用的「盧比奧」。
有傳言稱,北京「改變」翻譯是為了可以在不顯得尷尬的情況下解除對盧比奧的制裁,因為現在中國可以說他的名字並不在制裁名單之列。
但實際上,所謂的新翻譯並不新鮮。在中國政府網站和官方媒體報道中,儘管「盧比奧」被使用得最為廣泛,但也有一些早至2019年的報道就使用了「魯比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本週被問及是否會取消對盧比奧的制裁時表示,「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美兩國高層級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