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202503:50
早几年自媒体火的时候算是纯粹的内容创作者的梦想时间了。
那时候平台的激励金补贴发的多,只需要内容质量高,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就能挣到足够多的钱了,不需要接广告,不需要带货。
满足了创作者站着把钱挣了的梦想。
不过平台本身不会印钞,发的钱如果不是烧投资者的钱,本质上还是平台本身把用户流量变现,例如投放广告,最后再发给创作者。
只是隔了这么一层膜,才显得如此体面。
等到投资者的钱烧完,变现困难时就被迫打破这份体面了。
而且过了这么久,这个赛道早就人满为患,内容多到想让别人看到还得自己买流量。
最后都是激励金大幅下降,纷纷期望旗下创作者不要再来吃激励金的大锅饭了。
想让能变现的都脱下长衫,都去接商单/带货,不然就是做内容付费。
关注的一些很纯粹的UP主都已经从创作本身就能赚钱的梦中醒来,回归了所有流量还是要变现的现实。
18.04.202507:28
社交方法上可以分成两个角度来看,主动和分享。
现实中的社牛一般是主动地向别人分享自己生活。
自闭的人一般是既不主动,更不想分享,完全没有社交需求。
而可爱群友们一般是不主动,但有很多分享的。
期待愿意听他们的分享的人主动认识他们,
自己就显示比较格格不入,可以算是克服了被动的自闭,高情商来说就是主动倾听。
虽然没有对主动的恐惧,但是主动的行为都是某种索取而非分享。
也就是不分享自己生活而是想听别人分享,例如主动问你的XX如何了。
而对于自己贫瘠的生活就是避重就轻,不会去提它。
等到对方被消耗光热情,意识到面对的是一个生活无聊的大石头时,就不太愿意继续和自己说话了。
11.04.202504:32
现在漫画热度相较于动画可谓相当低。
即使某部漫画动漫化火了,也可能粉丝宁愿花钱搞周边,也不会关注漫画。
从个人角度出发,觉得是因为现在喜欢人设普遍大于剧情。
看完之后很喜欢人物,但不怎么关心后面剧情,那自然不可能去关注漫画。
如果是可爱角色的话倒是例外,不过不是原著热度,而是本子热度很高。
即使某部漫画动漫化火了,也可能粉丝宁愿花钱搞周边,也不会关注漫画。
从个人角度出发,觉得是因为现在喜欢人设普遍大于剧情。
看完之后很喜欢人物,但不怎么关心后面剧情,那自然不可能去关注漫画。
如果是可爱角色的话倒是例外,不过不是原著热度,而是本子热度很高。
03.04.202505:19
每当朋友面基,就开始八卦,问你们做了什么
如果是可爱或者色色的朋友,就开始八卦,你们贴贴了么,涩涩了么
如果贴贴就开始八卦用了什么姿势。
感觉这种过度的八卦就如同面不到群友的我和赛博太监一样在进行一个赛博听床。
如果是可爱或者色色的朋友,就开始八卦,你们贴贴了么,涩涩了么
如果贴贴就开始八卦用了什么姿势。
感觉这种过度的八卦就如同面不到群友的我和赛博太监一样在进行一个赛博听床。
31.03.202508:00
不同平台的个性化推荐上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对发布时间上的权重大小。
有的平台推荐几乎看不到一个月以前的内容,有的甚至还给你推荐五年前的内容。
这和平台的方向有很大关系,对内容的质量与时效性要求,和是否有新人鼓励机制。
但这也影响了创作者创作方向,毕竟推荐版面就这么多,推了新内容就推不了旧的优质内容了。
对于新人创作者来说自然是好事,不用担心别人是否做过,而发生冲突。自己总是可以再做一遍,并获得更多的曝光。
但对于老创作者就意味着自己曾经的作品难以获得更多流量,内容积累更是无从谈起。
对创作者变成一种两难,要么起步困难需要和历史内容竞争或者或者成型后也不断更新才有流量。
不过对于一位刷信息流观众,不断有新内容就行,这个内容什么时候不重要,只要不是过时信息就可以了。
26.03.202506:44
传统恋爱作品里往往委婉的没有性爱,但约定是必不可少的。
互相各种山盟海誓,约定要永远在一起。
然而现代年轻人在各种信息的熏陶下都知道 恋爱是可以分手的,结婚也是会离婚的,爱也是消失的。
开放的恋爱下,性变得可以谈论,约定从恋爱的核心变成了不该涉足的禁区。
毕竟和对象谈论自己能不能走到结婚,结婚后会不会离婚是一件很泼冷水的事情
互相各种山盟海誓,约定要永远在一起。
然而现代年轻人在各种信息的熏陶下都知道 恋爱是可以分手的,结婚也是会离婚的,爱也是消失的。
开放的恋爱下,性变得可以谈论,约定从恋爱的核心变成了不该涉足的禁区。
毕竟和对象谈论自己能不能走到结婚,结婚后会不会离婚是一件很泼冷水的事情
22.04.202506:30
现在不少人网上交流的目的很明确,追求有效社交。
像在某些技术群,都在单纯讨论交流学习技术。
关注点自然是技术水平,希望能认识比自己技术强的。
然而对这个人到底是谁并不关心,消失了找另一个人聊就好。
不过自己是纯粹社交主义,追求过程胜于结果,就不喜欢这样。
更关注独特的人和社交的过程,而非希望从社交得到什么。
谈论今天吃了什么和最新技术在自己看来并没什么区别。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很少从交流获得什么,另一方面是认为这才是社交的独特性。
在AI时代更是如此,以前还能说是向大佬提问,交流获得不同的方案。
但如今很多常见领域和AI聊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真人的参与。原本这样的有效社交反而变成真正的无意义。
17.04.202508:27
人类喜欢追求特殊性甚至是唯一性,但现实总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球,人类也只是从动物进化而来。
对唯一性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全能的渴望。会想象上帝的唯一与全能,但不愿意想象上帝是否能创造另一位上帝。
可能是因为这样就太虚无了吧。如果不具有独特性,寻找权利的正当性只能从时间顺序入手。
我先于你且创造了你,并提供了资源。那么即使你能力超过了我,你也应该为我服务。
但这和现代社会中底层希望能者居之的愿望产生了矛盾,当然已经占据优势位置的人自然乐意于见到这种正当性。
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球,人类也只是从动物进化而来。
对唯一性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全能的渴望。会想象上帝的唯一与全能,但不愿意想象上帝是否能创造另一位上帝。
可能是因为这样就太虚无了吧。如果不具有独特性,寻找权利的正当性只能从时间顺序入手。
我先于你且创造了你,并提供了资源。那么即使你能力超过了我,你也应该为我服务。
但这和现代社会中底层希望能者居之的愿望产生了矛盾,当然已经占据优势位置的人自然乐意于见到这种正当性。
08.04.202510:00
在小朋友碰到什么东西摔倒时,一些家长不会责怪小朋友不小心,而是选择责怪这个东西让人摔倒。
这种行为属于把问题外化。因为他们认为小朋友不应该负这种责任。
不过大部分人从未享受这种宠爱,反倒是长大后走到了另一个反面。
被教育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像是被人霸凌了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习差了还是自己的问题。
长此以往,丧失了把问题外化的能力,不仅无法把压力减轻,也变得压抑。
出了事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想是否是别人甚至是社会的问题。
就像毕业很难找工作,如果一味地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所受的心理压力自然不言而喻。
解决不了问题时,如果能够把原因归咎于就业环境,把自己置入受害者的背景,自然没有那么大压力。
这种其实算是本能,只是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已经普遍被压抑了。
都想要受害者不要思考这个问题,全部归咎于自己,不要怪环境和导致环境的人。
不然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又陷入困境时,法律与统治对他都不再有意义。
02.04.202509:41
现在bilibili 作为一个二次元网站,用户所能看到的尺度最大的二次元内容却是它自己的手办广告
28.03.202505:37
有群友在做视频UP主,虽然会卖弱说自己内容不够新颖blabla。
不过已经很厉害了,和内容无关。毕竟做视频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时间成本和分享激情。
就像愿意用文字分享一件事的人可能很多,愿意特意整理后发到某个平台就少了,愿意做成视频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写一小段文字在有想写内容的时候,也就几分钟,没什么成本,也能满足记录的目的。
做视频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同一个量级了,就连工具的作者很多都懒得录使用视频。
随手记录的文字更像是思考的某种副产物,而视频是想要让别人看到而专门制造的产物。
就算光是把别人的产物展示,像是某些使用教程,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分享激情去制造。
不过已经很厉害了,和内容无关。毕竟做视频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时间成本和分享激情。
就像愿意用文字分享一件事的人可能很多,愿意特意整理后发到某个平台就少了,愿意做成视频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写一小段文字在有想写内容的时候,也就几分钟,没什么成本,也能满足记录的目的。
做视频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同一个量级了,就连工具的作者很多都懒得录使用视频。
随手记录的文字更像是思考的某种副产物,而视频是想要让别人看到而专门制造的产物。
就算光是把别人的产物展示,像是某些使用教程,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分享激情去制造。
25.03.202508:15
看老游戏考古,这种马里奥时代的游戏也许游戏性依然很好,但游戏理念上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那个年代贫弱的机能让早期游戏非常简陋。
而在缺乏美术/剧情/叙事的时候,游戏只是一个自我挑战。
现在看来难以通关的难度设定,当时看来并不是问题。
玩家只需要在死亡中不断挑战自己,拿到更高分数就好了,并不需要通关。
但现在游戏已经变成了虚拟世界,自我挑战的游戏观念被消解了。
因为已经把现实的自我观念映射进去了,所以每件事情都要改变什么,或是推进剧情,或者提供奖励,或者打败了别人。
总之都要有一个外部参考系,不再是以自我为参考系。
毕竟现实真的没多少人能坚持我只需要和自己比的观念,那只出现在鸡汤文里。
只有少数硬核玩家依然在坚持自我挑战的观念,甚至不断挑战到蒙眼通关了。
我们应当相信这种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21.04.202505:08
美化这种事情终究还是需要人来审美,只是唯一的观众是自己罢了。
尽管工作时根本不会留意这些所谓的美化,但是不影响自己在精心搭配后对着软件页面进行观赏。
这是自己最专注于感受美化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也是少有的自己会关注美化的时刻。
但随着脱离兴趣爱好,真正的使用,软件还是展示出工具的一面。
如果长时间使用它来工作,在自己眼中已经沦为劳动工具了。
即使弄得再好看,也丝毫提不起审美之心,只会嫌弃工具上的花纹碍事。
尽管工作时根本不会留意这些所谓的美化,但是不影响自己在精心搭配后对着软件页面进行观赏。
这是自己最专注于感受美化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也是少有的自己会关注美化的时刻。
但随着脱离兴趣爱好,真正的使用,软件还是展示出工具的一面。
如果长时间使用它来工作,在自己眼中已经沦为劳动工具了。
即使弄得再好看,也丝毫提不起审美之心,只会嫌弃工具上的花纹碍事。
13.04.202504:51
现在国内大型软件公司都在抢占AI时代桌面端的流量入口,不管什么类型软件都要捆绑一个桌面AI助手进去。
网盘有AI助手,浏览器有AI助手,连输入法都有AI助手。
以前普通人乱装软件会让桌面多出好多个加速球,进行球球大乱斗。
现在不一样了,会让桌面上多出一排的AI助手小球,抢着为你服务。
网盘有AI助手,浏览器有AI助手,连输入法都有AI助手。
以前普通人乱装软件会让桌面多出好多个加速球,进行球球大乱斗。
现在不一样了,会让桌面上多出一排的AI助手小球,抢着为你服务。
07.04.202507:49
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书籍的了解有问题,一直停留在一本书出版时间以年为单位,拿到书就已经过时的时候。
于是就觉得书时效性非常差,内容质量更高之类的,但是这些都是可变的。
就像现在已经有敏捷式出书了,像是一月底deepseek爆火,一个月后就有好几本书了,还是有ISBN,有实体版的出版书。
然后还是某个大V写的,在直播间直接卖书。
可见书籍只是一种载体而已,所有条件都是可以让步的。
于是就觉得书时效性非常差,内容质量更高之类的,但是这些都是可变的。
就像现在已经有敏捷式出书了,像是一月底deepseek爆火,一个月后就有好几本书了,还是有ISBN,有实体版的出版书。
然后还是某个大V写的,在直播间直接卖书。
可见书籍只是一种载体而已,所有条件都是可以让步的。
02.04.202505:54
古有武侠小说爱好者相信悬崖下会有武功秘籍,找到能修炼成武功高手
今有魂系爱好者相信每个能跳下去的地方会有隐藏宝箱,往下跳能开出隐藏神器
今有魂系爱好者相信每个能跳下去的地方会有隐藏宝箱,往下跳能开出隐藏神器
27.03.202507:34
现在都说普通用户的提问回答质量已经对大模型训练没什么帮助了。
虽然有些反直觉,不过想了想也合理,毕竟数据被抓过一轮了。
就像看近几年的知乎,能问的高质量专业问题几乎都被问过了。
但是还是要问答,于是天天在那问,假如给你一百万块但会让你blabla 你愿意么。
不然就是如何看待某件时事,然后下面回答全在键政。
就感觉专业问题都问完了之后,更像某种讨论区或者社交平台。
虽然有些反直觉,不过想了想也合理,毕竟数据被抓过一轮了。
就像看近几年的知乎,能问的高质量专业问题几乎都被问过了。
但是还是要问答,于是天天在那问,假如给你一百万块但会让你blabla 你愿意么。
不然就是如何看待某件时事,然后下面回答全在键政。
就感觉专业问题都问完了之后,更像某种讨论区或者社交平台。
24.03.202506:39
在工具的使用上,往往重度用户产生的不满点越多,而几乎都不能作为通用改进点,只能产生自己做一个的想法。
工具刚开始使用时如果设计师做得好,第一次体验是不错的,不过这个设计是根据标准用户来设计的。
就随着使用的增多,自己与标准用户的偏差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例如某个自己很常用的功能放在了三级菜单,要额外点两下。
这时会希望工具像人一样具有记忆性,能更懂自己,具体表现就是希望交互设计按自己常用的变化,如同希望自己常去的餐厅服务员能记住自己的口味一般。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老牌的专业软件一大特点就是配置项极多,从每个按钮的顺序到窗口都可以自定义。 实际上一个新软件发展的过程的一大特点就是配置项不断增多。
而在网页上虽然不方便配置,但是个性化也越来越强,各种“你最近使用的项目”栏目和个性化排序都在作为新功能增加。
20.04.202513:45
看某些配置教程,想到了以前自己很喜欢配置软件外观。
像编辑器,要翻看主题列表,推荐博客,反复对比。
字体,图标方案自然也不必少,还要找一张好看二次元图片当背景。
最夸张的时候还弄了输入特效和二次元小人。
现在变成了,默认方案也不错/不配置就是最好的配置。
对外观配置没什么兴趣,因为感觉就像农民在给自己的锄头雕花纹。
像编辑器,要翻看主题列表,推荐博客,反复对比。
字体,图标方案自然也不必少,还要找一张好看二次元图片当背景。
最夸张的时候还弄了输入特效和二次元小人。
现在变成了,默认方案也不错/不配置就是最好的配置。
对外观配置没什么兴趣,因为感觉就像农民在给自己的锄头雕花纹。
12.04.202509:22
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似曾相似的暴论和经验。
不过这也算是学习过程的必经之路,只是会不会公开发出来的问题。
毕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总结规律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的人因为样本问题,几乎都会总结出一些过强的规律。
像是英语词根和中文偏旁那样,很容易误以为和语义有必然联系。
最后反而使得自己水平暂时下降了。
但随着学习时间更长,观察到更多的例外,自己就会推翻之前的规律,重新修正。
对于复杂系统如语言,规律不断修正的结果是规律不再能简单的表达出来。
只有一开始简单的规律在不断被重新发现并表达出来。
03.04.202508:53
现在不少人学习都用AI辅助了,属于是赶上了好时候。
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时候,不用像以前那样被教科书折磨了。
毕竟众所周知,数学不像其他课,它环环相扣,发呆几分钟可能就再也听不懂了。
而这些教科书又不像其他书可能可以AI总结,AI速读,有水字数嫌疑。
反倒是省略太多了,主打一个注意力惊人, 到处都是“显然可见”,”从此可知”。
于是一个思路没跟上就卡住了。
得去其他地方找到缺失的环节,例如其他有写的教科书。
几乎可以说以前普通人要想学懂,就是在拼好书。
有了AI后,新学习的人终于可以摆脱“显然可知”这些东西了。只需要向AI提问,这些显然可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了。
31.03.202518:16
一到愚人节,就蛮多人用自己恋爱当愚人节玩笑。
拜托,愚人节玩笑是要能骗到人的,一看那幅鬼样,能谈上恋爱这种事情没人会信的。
拜托,愚人节玩笑是要能骗到人的,一看那幅鬼样,能谈上恋爱这种事情没人会信的。
27.03.202505:16
装机记录
最近身为一位硬件盲的我弄到了一台没装系统的便宜二手小主机。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因为旧U盘不见了,买了新u盘后就开始了自己成为硬件大师的第一步。
拆了电脑显示器后就发现第一个问题,这两接口不兼容,一个是A类一个是D类。
只能出门在线下实体店被狠宰一刀,而且还没有卖A转D,只能用A转V和V转D套娃。
然而显示器还是不亮,只能从房间角落掏出一台珍藏的二手显示器。
这个显示器是以前我斥巨资六十五块在网上买的,而且还全国包邮。
它还有一个独家的护眼功能,每隔一两分钟就自动断电。
需要用户重新拔插电源,从而防止用户长期盯着屏幕导致用眼疲劳。
显示器终于亮了,但是又发现不识别u盘启动项。
通过反复调整BIOS选项和重刷系统盘来测试,在重复拔插显示器五十次后终于解决了问题。
原因是这个便宜小主机只有一个USB口是真的能用的。
装完系统,终于可以摆脱那个噩梦般的显示器,但是发现没网络,只能继续排查问题。
然而谷歌找到的Linux命令都显示需要安装
但是安装工具需要网络,修复网络需要安装工具,安装工具需要网络。
最终我选择认输,承认这台小主机自己是装不好了,因为现在已经凌晨四点半了。
而在收拾残局时才发觉,我刚买的U盘再次不见了。
23.03.202511:03
某日看见一张标签 r-18g/重口/肢解/xx的图, 但是看完只觉得 就这?。
不就是只剩下下体嘛,看着也就和那种臀部飞机杯一样。难道用飞机杯的男生还都有潜在的r18g重口性癖、
不就是只剩下下体嘛,看着也就和那种臀部飞机杯一样。难道用飞机杯的男生还都有潜在的r18g重口性癖、
दिखाया गया 1 - 24 का 65
अधिक कार्यक्षमता अनलॉक करने के लिए लॉगिन क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