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5.202513:49
👛從 Dogs Earn 活動風波看 TON 生態的隱憂
參與鏈上活動本應是愉快的收益體驗,但這一次,我卻在 Dogs Earn 中踩了坑,以下是一段親身紀錄,與各位分享。
1. Dogs Earn 活動簡要介紹
⚫️主辦單位:@wallet
⚫️活動期間:2025 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14 日,為期 14 天
⚫️活動方式:將 DOGS 轉入 Wallet 指定 Earn 帳戶,即可按天領取高達 110 % 年化 的獎勵 ( 途中可隨時全額提領,但當日獎勵將歸零,且視同退出活動 )
⚫️獎勵池:3.5 億 DOGS,先到先享
2. 我的遭遇:被判違反 4.8 條款
我把在 EVAA 借貸平台籌得的 DOGS 全數轉入 Wallet 來參與 Earn,正常領到了第一天獎勵。但隔日凌晨,@Wallet 卻通知我「因違反 4.8 條款,帳號無法參與後續活動」,往後再無法領取任何收益。客服回覆十分官方,僅強調「本次處分僅限此活動,其他功能不受影響」,卻始終不說明我究竟犯了哪一條。
Wallet 用戶協議 4.8 條款全文:
3. 與客服的對話要點
⚫️我三度請求「指出具體違規行為」;對方皆以「無法提供個案細節」回覆
⚫️客服重申「僅限本活動排除,錢包其他功能正常」
⚫️官方鼓勵我「參與未來活動」,卻無任何補救或說明機制
4. 這件事帶來的三層憂慮
1️⃣信任赤字:當高收益活動缺乏透明稽核,一句「最終解釋權」即可凍結獎勵,勢必削弱用戶對 TON 生態的信心。
2️⃣中心化風險:Wallet 既是資產託管者,也是活動裁判者,角色過度集中。遇到爭議,參與者申訴後仍備感無力。
3️⃣長遠影響:TON 正準備與 Ethena 等重量級項目合作,若 @Wallet 頻頻上演「黑箱式踢人」,再好的 DeFi 拼圖也難以說服用戶投入資金。
5. 下一步:把賭注押回真正的 DeFi
Wallet 的易用性無庸置疑,但在「規則不透明、權力過大」的情況下,我寧可將流動性放回鏈上合約,由程式碼公開、可審計的 DeFi 協議來分配收益。畢竟,去中心化的精神就在於「規則公開,執行無偏」;若 @Wallet 無法提供同等透明度,再高的年化也只是空中樓閣。
參與鏈上活動本應是愉快的收益體驗,但這一次,我卻在 Dogs Earn 中踩了坑,以下是一段親身紀錄,與各位分享。
1. Dogs Earn 活動簡要介紹
⚫️主辦單位:@wallet
⚫️活動期間:2025 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14 日,為期 14 天
⚫️活動方式:將 DOGS 轉入 Wallet 指定 Earn 帳戶,即可按天領取高達 110 % 年化 的獎勵 ( 途中可隨時全額提領,但當日獎勵將歸零,且視同退出活動 )
⚫️獎勵池:3.5 億 DOGS,先到先享
2. 我的遭遇:被判違反 4.8 條款
我把在 EVAA 借貸平台籌得的 DOGS 全數轉入 Wallet 來參與 Earn,正常領到了第一天獎勵。但隔日凌晨,@Wallet 卻通知我「因違反 4.8 條款,帳號無法參與後續活動」,往後再無法領取任何收益。客服回覆十分官方,僅強調「本次處分僅限此活動,其他功能不受影響」,卻始終不說明我究竟犯了哪一條。
Wallet 用戶協議 4.8 條款全文:
您不得使用任何軟體、機器人或其他機制來破壞、損害、干擾或欺騙系統,或以任何方式在電腦軟硬體或通訊系統的運作中取得不公平優勢,也不得對 Wallet 進行任何欺詐行為。任何企圖透過操縱系統以謀取個人利益,或干擾 Wallet 正常功能的行為,均被視為違反本協議,Wallet 可因此對您的帳號或服務採取停用、終止或限制等措施,並可能導致您無法提領虛擬資產。
“You must not use any software, bots, or mechanisms designed to disrupt, damage, interfere, deceive the system or obtain an unfair advantage with the functionality of any computer software, hardware,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r engage in any fraudulent activities against Wallet. Any attempts to manipulate the system for personal gain or to interfere with the proper functionality of Wallet will be considered a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and may result in suspension, termination, or restriction of access to your Account or Services. This may include the inability to withdraw Virtual Assets.”
3. 與客服的對話要點
⚫️我三度請求「指出具體違規行為」;對方皆以「無法提供個案細節」回覆
⚫️客服重申「僅限本活動排除,錢包其他功能正常」
⚫️官方鼓勵我「參與未來活動」,卻無任何補救或說明機制
4. 這件事帶來的三層憂慮
1️⃣信任赤字:當高收益活動缺乏透明稽核,一句「最終解釋權」即可凍結獎勵,勢必削弱用戶對 TON 生態的信心。
2️⃣中心化風險:Wallet 既是資產託管者,也是活動裁判者,角色過度集中。遇到爭議,參與者申訴後仍備感無力。
3️⃣長遠影響:TON 正準備與 Ethena 等重量級項目合作,若 @Wallet 頻頻上演「黑箱式踢人」,再好的 DeFi 拼圖也難以說服用戶投入資金。
5. 下一步:把賭注押回真正的 DeFi
Wallet 的易用性無庸置疑,但在「規則不透明、權力過大」的情況下,我寧可將流動性放回鏈上合約,由程式碼公開、可審計的 DeFi 協議來分配收益。畢竟,去中心化的精神就在於「規則公開,執行無偏」;若 @Wallet 無法提供同等透明度,再高的年化也只是空中樓閣。
TON 的黎明已現,但霧氣仍濃。唯有回到鏈上、擁抱開源與審計,才能真正迎來光亮。


02.05.202514:10
在 TON 的浩瀚編年史裡,最動人的篇章常被塵封。
Dr. Awesome Doge — 早期礦工、TonStake 創辦人、現 KTON 掌舵者 — 以親歷者之眼,帶我們重返 2018 白皮書初現的黎明;回望礦工用算力解鎖未來、社群在 Telegram 退場後死守區塊鏈的驚險歲月;見證質押機制如何從「傳統驗證者」一路演化至「流動質押」新典範。
本篇不僅探討技術演進,更追溯那些「相信就先行動」的先鋒,如何在風雨中點亮 TON 並奠基今日生態。
讀畢,你會懂:質押報酬率背後,是信念、是協作,也是每一次區塊被寫下時的心跳。
我最喜歡的金句:You staked because you believed.
https://x.com/linzhiyang7/status/1918306553742197139
Dr. Awesome Doge — 早期礦工、TonStake 創辦人、現 KTON 掌舵者 — 以親歷者之眼,帶我們重返 2018 白皮書初現的黎明;回望礦工用算力解鎖未來、社群在 Telegram 退場後死守區塊鏈的驚險歲月;見證質押機制如何從「傳統驗證者」一路演化至「流動質押」新典範。
本篇不僅探討技術演進,更追溯那些「相信就先行動」的先鋒,如何在風雨中點亮 TON 並奠基今日生態。
讀畢,你會懂:質押報酬率背後,是信念、是協作,也是每一次區塊被寫下時的心跳。
我最喜歡的金句:You staked because you believed.
https://x.com/linzhiyang7/status/1918306553742197139


29.04.202513:34
Token2049 即將在杜拜開幕,這兩天,TON 生態的重要人物們 — 開發者、基金會核心、VC 大佬們已經陸續抵達。
今年的氛圍格外不同。一邊是 Telegram 用戶破 10 億,TON 基金會拿下 Sequoia、Ribbit 等頂級機構的高額注資,另一邊,阿布扎比金融服務監管局(FSRA)最近對 USDC 發出「原則性批准」,這讓我忍不住想:
💵USDC 會不會真的要上 TON 了?
如果 USDC 成真,加上 USDe 已經鑄造完畢,TON 上的 DeFi 生態可能會正式起飛。
更何況,去年 USDT 剛上 TON,基金會就一路開了長達數月的 Boost 活動,這次會不會又來一波 Boost?🤔
支援新穩定幣、點燃 TON DeFi ?很值得期待。( 我已經等到花兒都不知道謝幾輪了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伏筆快成熟了:tgBTC 💵
從去年底到現在,tgBTC 的路線圖應該已經走到最後階段。
如果 TON 能讓用戶在聊天中直接「收到一點比特幣」,讓 BTC 在 Telegram 裡自然地流轉,這會是一個超級迷人的場景。
想像一下:比特幣不是只存在冷錢包裡,而是透過 Telegram Chat,一點一滴地在對話中流動。
每個人手上有 0.000x BTC,像傳表情符號一樣自然😎
這,會是 TON 的「比特幣時刻」嗎?
今年的氛圍格外不同。一邊是 Telegram 用戶破 10 億,TON 基金會拿下 Sequoia、Ribbit 等頂級機構的高額注資,另一邊,阿布扎比金融服務監管局(FSRA)最近對 USDC 發出「原則性批准」,這讓我忍不住想:
💵USDC 會不會真的要上 TON 了?
如果 USDC 成真,加上 USDe 已經鑄造完畢,TON 上的 DeFi 生態可能會正式起飛。
更何況,去年 USDT 剛上 TON,基金會就一路開了長達數月的 Boost 活動,這次會不會又來一波 Boost?🤔
支援新穩定幣、點燃 TON DeFi ?很值得期待。( 我已經等到花兒都不知道謝幾輪了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伏筆快成熟了:tgBTC 💵
從去年底到現在,tgBTC 的路線圖應該已經走到最後階段。
如果 TON 能讓用戶在聊天中直接「收到一點比特幣」,讓 BTC 在 Telegram 裡自然地流轉,這會是一個超級迷人的場景。
想像一下:比特幣不是只存在冷錢包裡,而是透過 Telegram Chat,一點一滴地在對話中流動。
每個人手上有 0.000x BTC,像傳表情符號一樣自然😎
這,會是 TON 的「比特幣時刻」嗎?


23.04.202509:56
在 TON 區塊鏈中,質押(Stake)是維持網路安全與共識運作的核心機制。它的本質是一種權力委託:持幣者將自己的 TON 資產質押給節點,讓節點有資格參與出塊與驗證,並從中獲得區塊獎勵與交易手續費作為回報。
不過,要自己成為一個驗證者 (Validator) 門檻可不低,不僅需要高效能的硬體設備,還要有幾十萬 TON ,並且要承擔機器故障或網路不穩可能導致的罰款風險 ,這對多數用戶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
因此最早期的解法便是委託託管質押服務商,例如 TonStake ( 我們的老朋友 ):用戶把 TON 存入平台,由平台代為參與選舉並分配報酬,讓普通投資人也能享受 PoS 的收益。
但隨著 DeFi 與資產靈活應用的風潮興起,這種「鎖定資金、無法挪動」的託管模型逐漸暴露出侷限。大家開始追求一種既能參與質押,又能保持資產靈活性的方案。於是,Liquid Staking(流動性質押)這條路應運而生,也帶動了整個 LST(Liquid Staking Token)生態的快速成長。
KTON 正是因此ˋ而誕生的產品。它既繼承了早期 TonStake 時代以「高 APY」著稱的收益導向 — 讓你在獲得質押收益的同時,仍然持有可流通的 LST 資產,進一步融入 TON 上的 DeFi 世界。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談談:KTON 如何在眾多 LST 方案中,做到 APY 領先群倫。
在 TON 鏈上,每一次質押週期(本質上是一輪選舉)約 36 小時,流程分為四段:
⚫️選舉收件(約 6–7 小時):節點與質押資金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報名」,錯過就只能等下一輪。
⚫️凍結確認(約 2 小時):系統驗證參選門檻並鎖定質押額。
⚫️驗證工作(18 小時):中選節點正式出塊並賺取獎勵。
⚫️持有等待(約 9 小時):驗證結束後資金暫鎖,待下一輪開始前解鎖。
群組內的討論例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想像這是一班準點發車、全程不停靠的列車:一旦發車,中途無法臨時上下車,錯過就得等下一班。
多數 LST 協議為了讓使用者「隨要隨退」,會在車站預留一部分車票(也就是保留流動性 TON 以供贖回)。這麼做雖然使用體驗佳,但保留在月台上的 TON 並沒有搭車參與驗證,也就無法獲得獎勵,導致整體年化收益率被稀釋,普遍落在約 3.多% 上下。
KTON 選擇的策略是「滿載發車」:所有收到的 TON 一律投入選舉池,毫無保留。這使得它在每一輪驗證中,能讓資金最大化參與出塊,進而取得最完整的獎勵分潤,也因此實現了高達 4.78% APY 的收益表現。
當然,這種策略的代價是流動性的延後:若你在週期中途提出贖回,資金最快也要等本輪驗證結束後才能到帳。對長期持幣人來說,這段時間是可以接受的;但對資金流動需求高的使用者,則需自行做出權衡。
KTON 並不是單純追求高收益的產品,它是在吸收了 TonStake 時代的經驗之後,將託管精神與 DeFi 流動性需求結合的產物。
它選擇了一條少數人走的路 — 把所有 TON 都投入質押週期之中,讓這趟列車無空位發車。如果你是願意等待的旅客,那麼 KTON 就是這條鏈上旅途中,最值得一搭的直達車。
⛓項目資源:
📍KTON 網站|📣Telegram|🤖Bot
不過,要自己成為一個驗證者 (Validator) 門檻可不低,不僅需要高效能的硬體設備,還要有幾十萬 TON ,並且要承擔機器故障或網路不穩可能導致的罰款風險 ,這對多數用戶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
因此最早期的解法便是委託託管質押服務商,例如 TonStake ( 我們的老朋友 ):用戶把 TON 存入平台,由平台代為參與選舉並分配報酬,讓普通投資人也能享受 PoS 的收益。
但隨著 DeFi 與資產靈活應用的風潮興起,這種「鎖定資金、無法挪動」的託管模型逐漸暴露出侷限。大家開始追求一種既能參與質押,又能保持資產靈活性的方案。於是,Liquid Staking(流動性質押)這條路應運而生,也帶動了整個 LST(Liquid Staking Token)生態的快速成長。
KTON 正是因此ˋ而誕生的產品。它既繼承了早期 TonStake 時代以「高 APY」著稱的收益導向 — 讓你在獲得質押收益的同時,仍然持有可流通的 LST 資產,進一步融入 TON 上的 DeFi 世界。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談談:KTON 如何在眾多 LST 方案中,做到 APY 領先群倫。
在 TON 鏈上,每一次質押週期(本質上是一輪選舉)約 36 小時,流程分為四段:
⚫️選舉收件(約 6–7 小時):節點與質押資金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報名」,錯過就只能等下一輪。
⚫️凍結確認(約 2 小時):系統驗證參選門檻並鎖定質押額。
⚫️驗證工作(18 小時):中選節點正式出塊並賺取獎勵。
⚫️持有等待(約 9 小時):驗證結束後資金暫鎖,待下一輪開始前解鎖。
群組內的討論例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想像這是一班準點發車、全程不停靠的列車:一旦發車,中途無法臨時上下車,錯過就得等下一班。
多數 LST 協議為了讓使用者「隨要隨退」,會在車站預留一部分車票(也就是保留流動性 TON 以供贖回)。這麼做雖然使用體驗佳,但保留在月台上的 TON 並沒有搭車參與驗證,也就無法獲得獎勵,導致整體年化收益率被稀釋,普遍落在約 3.多% 上下。
KTON 選擇的策略是「滿載發車」:所有收到的 TON 一律投入選舉池,毫無保留。這使得它在每一輪驗證中,能讓資金最大化參與出塊,進而取得最完整的獎勵分潤,也因此實現了高達 4.78% APY 的收益表現。
當然,這種策略的代價是流動性的延後:若你在週期中途提出贖回,資金最快也要等本輪驗證結束後才能到帳。對長期持幣人來說,這段時間是可以接受的;但對資金流動需求高的使用者,則需自行做出權衡。
KTON 並不是單純追求高收益的產品,它是在吸收了 TonStake 時代的經驗之後,將託管精神與 DeFi 流動性需求結合的產物。
它選擇了一條少數人走的路 — 把所有 TON 都投入質押週期之中,讓這趟列車無空位發車。如果你是願意等待的旅客,那麼 KTON 就是這條鏈上旅途中,最值得一搭的直達車。
⛓項目資源:
📍KTON 網站|📣Telegram|🤖Bot


16.04.202511:00
怎麼看起來有點恐怖😱


04.04.202508:18
🪙「撿便宜」的代價:Telegram Stars 回收風暴的教訓
小明是名 TON 區塊鏈的愛好者,每天都在 Telegram 上討論加密貨幣的最新動態。某天,他在一個群組中看到有人以半價出售 Telegram Stars:「官方價格 100 顆 Stars 要價 1 美元,現在只要 0.5 美元就能買到!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這太誘人了,小明心想。他最近正想購買一些 Stars 來送禮物給喜歡的頻道創作者,這個價格簡直是撿到寶。於是,毫不猶豫地,他一口氣買了價值 200 美元的 Stars,相當於正常價格 400 美元。
「賺到了!」小明得意地想著,迅速用這些 Stars 購買了幾十個高價值禮物,分送給各個頻道和朋友。他甚至還用這些 Stars 在某個 Mini App 裡購買了遊戲道具。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直到一週後的早晨,小明打開 Telegram,收到一則系統通知:「您的 Stars 和禮物已被回收,因為它們是通過詐欺方式獲得的。」曾經收到他禮物的朋友們也紛紛來信息問:「你送的禮物怎麼不見了?」
小明驚呆了。他的 Stars 消失了,送出去的禮物被收回,在 Mini App 中購買的道具也被強制下架。更讓他震驚的是,Telegram 顯示他的 Stars 餘額變成了負數,他需要充值才能抵消這個負債!
⚫️Stars 回收風暴:一場信任危機
自 2025 年初以來,Telegram 生態系統面臨一個嚴重問題:數以千計的用戶發現他們的 Stars 和禮物突然消失,而這一切源於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
這個騙局的運作方式非常簡單:
- 騙子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 Stars
- 用戶購買後用於禮物或 Telegram Mini App
- 騙子通過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申請退款
- Telegram 被迫將資金返還給商店,同時回收所有相關 Stars 和禮物
結果是除了騙子外,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普通用戶損失了金錢,創作者和開發者失去了收入,整個 Telegram Mini App 生態系統的信任遭到嚴重侵蝕。
⚫️ 為何便宜的 Stars 是危險信號?
當你看到有人以異常低的價格出售 Stars 時,請立即保持警惕。合法的 Stars 銷售有其成本底線,任何遠低於此底線的價格都意味著可能存在風險。
如果賣家能以遠低於官方定價的價格出售 Stars,最可能的解釋是:他們計劃在銷售後申請退款。當退款完成時,Telegram 系統會自動回收這些 Stars 及其衍生品(如禮物、付費訊息等)。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已經花費了這些 Stars,你的帳戶可能會出現負值餘額,這意味著你不僅損失了最初的投資,還欠下了平台的債務。
⚫️如何安全購買 Stars:可靠管道指南
想要安全購買 Stars,請只使用以下可信來源:
1. Fragment(官方市場)
2. @PremiumBot:Telegram 官方機器人
3. @FragmentNoKYCbot:無需 KYC 的替代方案,購買通過 Fragment 進行
這三種方法都繞過了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使退款操作無法進行,從而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 區塊鏈保障:購買禮物的最佳方式
最理想的選擇是購買鏈上禮物。通過 Fragment 或 Getgems 購買 Telegram 禮物時,它們會作為 NFT 發行在 TON 區塊鏈上,存儲在你的錢包中,無法被強制退款。
如果你願意承擔一定風險,Tonnel Marketplace 也是一個選擇,但請注意以下幾點:
- 留意禮物編號的分散性
- 它們應該是隨機分散的,而非連續鑄造
- 這表明禮物是由不同用戶鑄造的,而非單一帳戶用於套現
- 這種做法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退款風險
⚫️區塊鏈的價值:無法撤銷的資產保障
這種情況正是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價值所在。當你在區塊鏈上擁有資產時,退款操作、系統錯誤或第三方決定都無法影響你的所有權。
NFT 不僅僅是一個 JPEG 圖片,Telegram Stars 也不只是一個通訊軟體的「點數」。它們都是數位資產,應該被視為真正的財產。以低價購買 Stars 並不能真正節省費用 — 它只會讓你面臨資產損失的風險。
⚫️反思:認識真正的價值
回到小明的故事,他原以為自己「撿到了便宜」,結果卻損失慘重。這個教訓值得每一位 TON 生態系統的參與者銘記:
當某件事物的價格低得不合常理時,不要僅僅被眼前的「便宜」所吸引,而是要思考:為什麼有人願意以這麼低的價格出售?它的真實成本是多少?賣家如何從中獲利?
如果我們希望看到 Telegram 和 TON 生態系統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有意識的行動和對抗此類漏洞的保護機制。每一位用戶都應該培養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對市場規律的理解。
最後,請永遠記住這句話:
小明是名 TON 區塊鏈的愛好者,每天都在 Telegram 上討論加密貨幣的最新動態。某天,他在一個群組中看到有人以半價出售 Telegram Stars:「官方價格 100 顆 Stars 要價 1 美元,現在只要 0.5 美元就能買到!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這太誘人了,小明心想。他最近正想購買一些 Stars 來送禮物給喜歡的頻道創作者,這個價格簡直是撿到寶。於是,毫不猶豫地,他一口氣買了價值 200 美元的 Stars,相當於正常價格 400 美元。
「賺到了!」小明得意地想著,迅速用這些 Stars 購買了幾十個高價值禮物,分送給各個頻道和朋友。他甚至還用這些 Stars 在某個 Mini App 裡購買了遊戲道具。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直到一週後的早晨,小明打開 Telegram,收到一則系統通知:「您的 Stars 和禮物已被回收,因為它們是通過詐欺方式獲得的。」曾經收到他禮物的朋友們也紛紛來信息問:「你送的禮物怎麼不見了?」
小明驚呆了。他的 Stars 消失了,送出去的禮物被收回,在 Mini App 中購買的道具也被強制下架。更讓他震驚的是,Telegram 顯示他的 Stars 餘額變成了負數,他需要充值才能抵消這個負債!
⚫️Stars 回收風暴:一場信任危機
自 2025 年初以來,Telegram 生態系統面臨一個嚴重問題:數以千計的用戶發現他們的 Stars 和禮物突然消失,而這一切源於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
這個騙局的運作方式非常簡單:
- 騙子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 Stars
- 用戶購買後用於禮物或 Telegram Mini App
- 騙子通過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申請退款
- Telegram 被迫將資金返還給商店,同時回收所有相關 Stars 和禮物
結果是除了騙子外,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普通用戶損失了金錢,創作者和開發者失去了收入,整個 Telegram Mini App 生態系統的信任遭到嚴重侵蝕。
⚫️ 為何便宜的 Stars 是危險信號?
當你看到有人以異常低的價格出售 Stars 時,請立即保持警惕。合法的 Stars 銷售有其成本底線,任何遠低於此底線的價格都意味著可能存在風險。
如果賣家能以遠低於官方定價的價格出售 Stars,最可能的解釋是:他們計劃在銷售後申請退款。當退款完成時,Telegram 系統會自動回收這些 Stars 及其衍生品(如禮物、付費訊息等)。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已經花費了這些 Stars,你的帳戶可能會出現負值餘額,這意味著你不僅損失了最初的投資,還欠下了平台的債務。
⚫️如何安全購買 Stars:可靠管道指南
想要安全購買 Stars,請只使用以下可信來源:
1. Fragment(官方市場)
2. @PremiumBot:Telegram 官方機器人
3. @FragmentNoKYCbot:無需 KYC 的替代方案,購買通過 Fragment 進行
這三種方法都繞過了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使退款操作無法進行,從而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 區塊鏈保障:購買禮物的最佳方式
最理想的選擇是購買鏈上禮物。通過 Fragment 或 Getgems 購買 Telegram 禮物時,它們會作為 NFT 發行在 TON 區塊鏈上,存儲在你的錢包中,無法被強制退款。
如果你願意承擔一定風險,Tonnel Marketplace 也是一個選擇,但請注意以下幾點:
- 留意禮物編號的分散性
- 它們應該是隨機分散的,而非連續鑄造
- 這表明禮物是由不同用戶鑄造的,而非單一帳戶用於套現
- 這種做法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退款風險
⚫️區塊鏈的價值:無法撤銷的資產保障
這種情況正是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價值所在。當你在區塊鏈上擁有資產時,退款操作、系統錯誤或第三方決定都無法影響你的所有權。
NFT 不僅僅是一個 JPEG 圖片,Telegram Stars 也不只是一個通訊軟體的「點數」。它們都是數位資產,應該被視為真正的財產。以低價購買 Stars 並不能真正節省費用 — 它只會讓你面臨資產損失的風險。
⚫️反思:認識真正的價值
回到小明的故事,他原以為自己「撿到了便宜」,結果卻損失慘重。這個教訓值得每一位 TON 生態系統的參與者銘記:
當某件事物的價格低得不合常理時,不要僅僅被眼前的「便宜」所吸引,而是要思考:為什麼有人願意以這麼低的價格出售?它的真實成本是多少?賣家如何從中獲利?
如果我們希望看到 Telegram 和 TON 生態系統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有意識的行動和對抗此類漏洞的保護機制。每一位用戶都應該培養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對市場規律的理解。
最後,請永遠記住這句話:
當你不知道利潤從哪裡產生,那麼你就是利潤本身。
02.05.202515:54
4.8. You must not use any software, bots, or mechanisms designed to disrupt,
damage, interfere, deceive the system or obtain an unfair advantage with
the functionality of any computer software, hardware,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r engage in any fraudulent activities against Wallet. Any
attempts to manipulate the system for personal gain or to interfere with the
proper functionality of Wallet will be considered a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and may result in suspension, termination, or restriction of
access to your Account or Services. This may include the inability to
withdraw Virtual Assets.
我是真的快笑死....呵呵


02.05.202509:58
🤖Telegram Bot API 9.0:權限大開之後,安全機制該如何補位?
⚫️API 9.0 帶來的能力升級
今年 4 月 11 日發布的 Bot API 9.0 把機器人升級為「企業副手」。除了既有的自動客服、行銷回覆,現在還能:
這些 API 幾乎涵蓋企業在 Telegram 上的所有營運需求,讓「把品牌交給機器人管理」成為可行選項。
⚫️Premium 與 Business 的重疊
為了推動企業生態,Telegram 把「訂閱 Premium」視為進入 Business 模式的門票。
也就是說,個人付費用戶本身就具備連接商業機器人的資格 — 只差在你有沒有按下「Connect」按鈕。一旦連線完成,該機器人即可動用上述全部權限。這點在社群討論中也多次被提醒:買 Premium 的同時,等於把帳號置於高權限風險之下。
⚫️風險場景與當前痛點
⚫️建議:從「全授權」走向「細分權限」
1️⃣高風險權限二次確認
禮物轉移、Stars 提領、付費媒體調價等動作,預設關閉,啟用時需再次輸入密碼或生物辨識。
2️⃣限時授權
允許為促銷活動生成「24 小時有效」或「單次操作」的授權碼,過期自動失效。
3️⃣逐次支付 OTP
每筆 Stars 支付跳出一次性動態密碼,確保用戶清楚金額與對象。
4️⃣可視化權限儀表板
在帳號設定中加入圖形化面板,標示各機器人最近一次使用高權限的時間並提供「立即撤銷」按鈕。
Bot API 9.0 為 Telegram 帶來全新的商業想像,但也把安全責任推向個人。
企業得以自動化營運,用戶卻得學會權限風險管理。期盼官方早日推出細緻的授權機制與限時授權令牌,讓創新與安全能同時落地,而不是讓便利成為風險捷徑。
⚫️API 9.0 帶來的能力升級
今年 4 月 11 日發布的 Bot API 9.0 把機器人升級為「企業副手」。除了既有的自動客服、行銷回覆,現在還能:
1️⃣帳號管理:讀取或刪除商業帳號訊息,修改名稱、用戶名、頭像、簡介。
2️⃣內容營運:代品牌在頻道或個人頁面發 Story、編輯或刪除舊 Story。
3️⃣商品與付費:查詢 Stars 餘額、把 Stars 轉回機器人帳上,再轉售或代付;也能替用戶直接贈送 Premium。
4️⃣禮物系統:檢索、升級、轉移禮物,甚至將禮物轉換為 Stars。
這些 API 幾乎涵蓋企業在 Telegram 上的所有營運需求,讓「把品牌交給機器人管理」成為可行選項。
⚫️Premium 與 Business 的重疊
為了推動企業生態,Telegram 把「訂閱 Premium」視為進入 Business 模式的門票。
也就是說,個人付費用戶本身就具備連接商業機器人的資格 — 只差在你有沒有按下「Connect」按鈕。一旦連線完成,該機器人即可動用上述全部權限。這點在社群討論中也多次被提醒:買 Premium 的同時,等於把帳號置於高權限風險之下。
⚫️風險場景與當前痛點
- 社交工程誘導:釣魚式機器人可假冒優惠活動,引導用戶主動支付 Stars 或禮物。
- 不可撤銷的全權授權:目前授權流程簡化至「一次通過、長期有效」。用戶很難逐項收回敏感權限。
- 帳號被盜的連帶損失:若 Telegram 帳號整體被盜,用戶資產(Stars、禮物)與商業資訊皆失守。
⚫️建議:從「全授權」走向「細分權限」
1️⃣高風險權限二次確認
禮物轉移、Stars 提領、付費媒體調價等動作,預設關閉,啟用時需再次輸入密碼或生物辨識。
2️⃣限時授權
允許為促銷活動生成「24 小時有效」或「單次操作」的授權碼,過期自動失效。
3️⃣逐次支付 OTP
每筆 Stars 支付跳出一次性動態密碼,確保用戶清楚金額與對象。
4️⃣可視化權限儀表板
在帳號設定中加入圖形化面板,標示各機器人最近一次使用高權限的時間並提供「立即撤銷」按鈕。
Bot API 9.0 為 Telegram 帶來全新的商業想像,但也把安全責任推向個人。
企業得以自動化營運,用戶卻得學會權限風險管理。期盼官方早日推出細緻的授權機制與限時授權令牌,讓創新與安全能同時落地,而不是讓便利成為風險捷徑。


29.04.202509:39
Circle 已獲得阿布扎比金融服務監管局的原則性批準,可以作為貨幣服務提供商運營。
放開想像!Token2049 會不會公布大消息呢?😂
放開想像!Token2049 會不會公布大消息呢?😂


13.04.202509:33
✍️ SignData in TON
當涉及關鍵操作時,簡單的按鈕點擊遠遠不夠。真正的同意應該像你的錢包挺身而出宣告:「是的,是我!我批准這個行動!」
簽名才是真正的擔保:加密的、可驗證的、安全的。在 TON 生態系統中,你可以簽署任何內容——文本、字節或 Cell 單元格。簽名可以在你的 dApp 中進行鏈下驗證,或傳遞到智能合約中用於鏈上邏輯。
⚠️技術更新:
⚫️SignData 為何重要?
任何需要用戶明確且有意識地確認意圖的操作 — 如更新個人資訊,連接新的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接受 DAO 條款等 — 都需要比單純點選更強大的確認機制。
SignData 允許 dApp 向用戶錢包請求對任意內容進行加密簽名。用戶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正在簽署的內容,並可以選擇批准或拒絕。簽名使用與 TON 交易相同的私鑰生成,但不提供對資金的直接訪問,確保了資產安全。
對於 dApp 開發者而言,這種簽名機制是保護關鍵操作、驗證用戶真實意圖的有效方式。如有需要,還可以將已驗證的數據傳遞到智能合約中進行鏈上使用,為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TON SignData 支持三種簽名格式:
1. 文本(Text):適用於人類可讀的內容,如服務條款、用戶協議等。
2. 二進制(Binary):適用於哈希、任意字節或文件等非人類可讀的內容。
3. Cell(TON 特有):適用於需要在智能合約中驗證的結構化數據,支持通過 TL-B 架構定義數據結構。
SignData 的設計充分考慮了用戶體驗和安全性的平衡。雖然線下簽名功能看似「笨重」,但正是這種謹慎的設計構成了保護數位資產的必要防線。
⚫️與 Telegram 的協同潛力
考慮到 TON 與 Telegram 的密切關係,SignData 在 Telegram Mini App 生態系統中具有巨大潛力。擁有超過 9 億活躍用戶的 Telegram 平台為 TON SignData 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基礎,有望成為未來標準化身份驗證機制的關鍵組件。
⛓參考資料
當涉及關鍵操作時,簡單的按鈕點擊遠遠不夠。真正的同意應該像你的錢包挺身而出宣告:「是的,是我!我批准這個行動!」
簽名才是真正的擔保:加密的、可驗證的、安全的。在 TON 生態系統中,你可以簽署任何內容——文本、字節或 Cell 單元格。簽名可以在你的 dApp 中進行鏈下驗證,或傳遞到智能合約中用於鏈上邏輯。
⚠️技術更新:
SignData
已在 Tonkeeper 的 TonConnect 分支中實現,並已準備好使用。開發者可以在 Demo dApp 中體驗數據簽名功能。該功能即將合併到主要 TonConnect 存儲庫中。⚫️SignData 為何重要?
任何需要用戶明確且有意識地確認意圖的操作 — 如更新個人資訊,連接新的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接受 DAO 條款等 — 都需要比單純點選更強大的確認機制。
SignData 允許 dApp 向用戶錢包請求對任意內容進行加密簽名。用戶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正在簽署的內容,並可以選擇批准或拒絕。簽名使用與 TON 交易相同的私鑰生成,但不提供對資金的直接訪問,確保了資產安全。
對於 dApp 開發者而言,這種簽名機制是保護關鍵操作、驗證用戶真實意圖的有效方式。如有需要,還可以將已驗證的數據傳遞到智能合約中進行鏈上使用,為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TON SignData 支持三種簽名格式:
1. 文本(Text):適用於人類可讀的內容,如服務條款、用戶協議等。
2. 二進制(Binary):適用於哈希、任意字節或文件等非人類可讀的內容。
3. Cell(TON 特有):適用於需要在智能合約中驗證的結構化數據,支持通過 TL-B 架構定義數據結構。
SignData 的設計充分考慮了用戶體驗和安全性的平衡。雖然線下簽名功能看似「笨重」,但正是這種謹慎的設計構成了保護數位資產的必要防線。
⚫️與 Telegram 的協同潛力
考慮到 TON 與 Telegram 的密切關係,SignData 在 Telegram Mini App 生態系統中具有巨大潛力。擁有超過 9 億活躍用戶的 Telegram 平台為 TON SignData 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基礎,有望成為未來標準化身份驗證機制的關鍵組件。
⛓參考資料


02.04.202509:36
🤑從 10 億美元債券,看 Telegram 如何為 TON 鋪平道路?
最近,Telegram 的創辦人 Pavel Durov 在他的頻道上興奮地宣布:
他提到,四年前發行債券時,Telegram 零收入、用戶數也只有現在的一半。如今,憑藉著超過 10 億的月活躍用戶和可觀的利潤,債券表現亮眼,這背後離不開全球頂尖基金的支持。
Durov 的這番話,不僅點燃了我對 Telegram 潛在 IPO 的想像,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筆在加密世界相對低調,卻對 TON 生態有著深遠影響的「Telegram 債券」。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融資,更像是一部 Web2 巨頭如何為 Web3 夢想「續命」的精彩故事。
⚫️故事的開端:2021 年的十字路口
時間拉回 2021 年春天。當時的 Telegram 正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用戶數突破 5 億大關,但沒有廣告、沒有 Premium 訂閱,仍在燒錢維持運營。
更棘手的是,他們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於 TON(當時稱作 Telegram Open Network)ICO 的官司剛進入尾聲。
2020 年 3 月,法院初步裁定 Gram 代幣違反美國證券法,禁止向初始購買者交付;同年 5 月,Telegram 團隊正式宣布停止 TON 的開發,並同意支付 1850 萬美元的和解金及返還資金給投資者;最終在 6 月,法院簽署最終判決,禁止 Telegram 在全球範圍內銷售 Gram,並要求其向 ICO 投資者償還高達 12 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Telegram 迫切需要一筆巨額資金來渡過難關,以維持平台的日常運營和擴張,並應對 SEC 訴訟後的財務壓力。
就在這時,一筆高達 10 億美元的 5 年期可轉換公司債應運而生。
⚫️債券的關鍵資訊:
- 發行時間: 2021 年 3 月
- 金額: 10 億美元
- 類型: 5 年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 (Pre-IPO Bond)
- 年利率: 7% (相當不錯的收益)
- 到期日: 2026 年 3 月
- 轉換條款: 若 Telegram 在到期前成功 IPO,債券持有人可以用 IPO 價格的 80% 到 90% 折扣轉換成公司股票。
- 投資門檻: 極高,僅限合格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人士,最低認購額約 50 萬美元。
這不是面向散戶的公開發行,而是一場屬於「巨鯨」們的遊戲。根據公開資料,買家名單星光熠熠,包括阿布達比的主權財富基金 Mubadala 和 Abu Dhabi Catalyst Partners、英國的 Jupiter 資產管理、法國的 Amundi,甚至連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旗下的基金也參與其中。當然,創辦人 Durov 本人也自掏腰包,據報導至少投入了 6400 萬美元。
⚫️一筆債券,兩種命運:Telegram 的生存與 TON 的火種
這 10 億美元,對當時的 Telegram 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它首先確保了 Telegram 這艘大船能夠繼續航行,支付伺服器費用、員工薪水,並為未來的廣告和 Premium 訂閱等商業化功能鋪路。同時,雖然官方用途是營運資金,但在時間點和規模上,這筆資金無疑緩解了 Telegram 在經歷 TON 訴訟後所面臨的巨大財務壓力。
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筆來自「舊世界」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間接守護了「新世界」Web3 的火種。
儘管 Durov 在 2020 年公開宣布放棄 TON 計畫,將其交由社群自由發展,但 TON 的核心技術和開源碼並未消失。正是因為 Telegram 透過債券融資穩定了自身運營,才讓這個與 Telegram 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區塊鏈項目,有機會在社群手中(後來成立了 TON Foundation)浴火重生,並逐步發展成今天的 The Open Network。
可以說,這筆債券扮演了一個關鍵的「橋樑」角色:
傳統機構資金 → 穩定 Telegram 運營 → 間接支持 TON 社群發展 → TON 重啟並與 Telegram 整合 → 如今蓬勃的鏈上生態
⚫️債券的後續:從低谷到新高
這筆 10 億美元的債券只是個開始。隨著 Telegram 用戶數持續增長、商業化逐步落地,市場信心也在回升。Telegram 在之後幾年又進行了數次增發:
- 2021 年 4 月: 增發 7.5 億美元
- 2023 年 7 月: 增發 2.7 億美元 (當時市場情緒較弱,發行價約為面值的 78%)
- 2024 年 3 月: 增發 3.3 億美元 (發行價回升至約 91%)
截至目前,該系列債券的總發行規模已達到驚人的 23.5 億美元。
當然,這段旅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這些債券並未上市,只能在機構間的場外市場(OTC)交易(美國市場的交易記錄可在 FINRA TRACE 系統查詢),其價格更能反映市場對 Telegram 未來的預期和風險評估。例如,在 2024 年 8 月 Durov 在法國被短暫拘留並接受調查期間,債券價格一度下跌至 87 美分(即面值的 87%),隱含的年化收益率(殖利率)飆升,反映了市場的擔憂。
但正如 Durov 最近所言,隨著 Telegram 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盈利能力,這些債券的價格已經回升,甚至創下新高(目前約在 95-99 美分之間),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對 Telegram 未來,包括其與 TON 深度整合的潛力,抱有相當大的信心。
⚫️對 TON 意味著什麼?隱形的護城河
那麼,這一切和 TON 的未來有什麼具體關聯?
資金與信用的雙重保障: 債券的成功發行和穩定表現,證明了 Telegram 在傳統資本市場的信用和吸引力。這份信用不僅幫助 Telegram 度過難關,也為 TON 的發展提供了間接但穩固的後盾。一個財務健康、用戶龐大的 Telegram,是 TON 生態最堅實的基礎設施和流量入口。
IPO 的前奏與 TON 的想像空間: 債券的可轉換條款明確指向了 Telegram 未來的 IPO 可能性。一旦 Telegram 上市,這些債券持有人(多為大型基金)將成為 Telegram 的股東。這不僅會讓 Telegram 的價值得到市場的公開認可,更會將 TON 作為其內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推向更廣闊的舞台。TON 將不再僅僅是 Web3 愛好者的項目,而是與一個擁有超 10 億用戶的全球通訊巨頭深度綁定的價值網絡。
Web2 賦能 Web3 的典範: Telegram 債券的案例,展示了一種 Web2 企業如何利用其在傳統市場的資源和信用,來支持和孵化 Web3 創新的可能性。這為其他 Web3 項目思考如何引入圈外資金、建立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看得見的技術,看不見的基石
當我們討論 TON 的優勢時,常常聚焦於其高性能、與 Telegram 的無縫整合、活躍的社群以及創新的鏈上應用。這些固然重要,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那些「看不見」的基石 — 比如這筆始於 2021 年、總額超過 23 億美元的債券。
它不僅是 Telegram 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金,更是 TON 能夠從廢墟中重生、走向今天的隱形推手。它提醒我們,一個成功的區塊鏈生態,不僅需要技術的突破和社群的共識,同樣需要穩健的財務策略和來自更廣泛市場的信任與支持。
Durov 的一則貼文,讓我們得以窺見 Telegram 和 TON 這盤大棋背後,那關於資本、信任與跨界合作的精彩故事。而這個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最近,Telegram 的創辦人 Pavel Durov 在他的頻道上興奮地宣布:
「Telegram 債券的交易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他提到,四年前發行債券時,Telegram 零收入、用戶數也只有現在的一半。如今,憑藉著超過 10 億的月活躍用戶和可觀的利潤,債券表現亮眼,這背後離不開全球頂尖基金的支持。
Durov 的這番話,不僅點燃了我對 Telegram 潛在 IPO 的想像,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筆在加密世界相對低調,卻對 TON 生態有著深遠影響的「Telegram 債券」。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融資,更像是一部 Web2 巨頭如何為 Web3 夢想「續命」的精彩故事。
⚫️故事的開端:2021 年的十字路口
時間拉回 2021 年春天。當時的 Telegram 正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用戶數突破 5 億大關,但沒有廣告、沒有 Premium 訂閱,仍在燒錢維持運營。
更棘手的是,他們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於 TON(當時稱作 Telegram Open Network)ICO 的官司剛進入尾聲。
2020 年 3 月,法院初步裁定 Gram 代幣違反美國證券法,禁止向初始購買者交付;同年 5 月,Telegram 團隊正式宣布停止 TON 的開發,並同意支付 1850 萬美元的和解金及返還資金給投資者;最終在 6 月,法院簽署最終判決,禁止 Telegram 在全球範圍內銷售 Gram,並要求其向 ICO 投資者償還高達 12 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Telegram 迫切需要一筆巨額資金來渡過難關,以維持平台的日常運營和擴張,並應對 SEC 訴訟後的財務壓力。
就在這時,一筆高達 10 億美元的 5 年期可轉換公司債應運而生。
⚫️債券的關鍵資訊:
- 發行時間: 2021 年 3 月
- 金額: 10 億美元
- 類型: 5 年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 (Pre-IPO Bond)
- 年利率: 7% (相當不錯的收益)
- 到期日: 2026 年 3 月
- 轉換條款: 若 Telegram 在到期前成功 IPO,債券持有人可以用 IPO 價格的 80% 到 90% 折扣轉換成公司股票。
- 投資門檻: 極高,僅限合格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人士,最低認購額約 50 萬美元。
這不是面向散戶的公開發行,而是一場屬於「巨鯨」們的遊戲。根據公開資料,買家名單星光熠熠,包括阿布達比的主權財富基金 Mubadala 和 Abu Dhabi Catalyst Partners、英國的 Jupiter 資產管理、法國的 Amundi,甚至連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旗下的基金也參與其中。當然,創辦人 Durov 本人也自掏腰包,據報導至少投入了 6400 萬美元。
⚫️一筆債券,兩種命運:Telegram 的生存與 TON 的火種
這 10 億美元,對當時的 Telegram 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它首先確保了 Telegram 這艘大船能夠繼續航行,支付伺服器費用、員工薪水,並為未來的廣告和 Premium 訂閱等商業化功能鋪路。同時,雖然官方用途是營運資金,但在時間點和規模上,這筆資金無疑緩解了 Telegram 在經歷 TON 訴訟後所面臨的巨大財務壓力。
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筆來自「舊世界」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間接守護了「新世界」Web3 的火種。
儘管 Durov 在 2020 年公開宣布放棄 TON 計畫,將其交由社群自由發展,但 TON 的核心技術和開源碼並未消失。正是因為 Telegram 透過債券融資穩定了自身運營,才讓這個與 Telegram 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區塊鏈項目,有機會在社群手中(後來成立了 TON Foundation)浴火重生,並逐步發展成今天的 The Open Network。
可以說,這筆債券扮演了一個關鍵的「橋樑」角色:
傳統機構資金 → 穩定 Telegram 運營 → 間接支持 TON 社群發展 → TON 重啟並與 Telegram 整合 → 如今蓬勃的鏈上生態
⚫️債券的後續:從低谷到新高
這筆 10 億美元的債券只是個開始。隨著 Telegram 用戶數持續增長、商業化逐步落地,市場信心也在回升。Telegram 在之後幾年又進行了數次增發:
- 2021 年 4 月: 增發 7.5 億美元
- 2023 年 7 月: 增發 2.7 億美元 (當時市場情緒較弱,發行價約為面值的 78%)
- 2024 年 3 月: 增發 3.3 億美元 (發行價回升至約 91%)
截至目前,該系列債券的總發行規模已達到驚人的 23.5 億美元。
當然,這段旅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這些債券並未上市,只能在機構間的場外市場(OTC)交易(美國市場的交易記錄可在 FINRA TRACE 系統查詢),其價格更能反映市場對 Telegram 未來的預期和風險評估。例如,在 2024 年 8 月 Durov 在法國被短暫拘留並接受調查期間,債券價格一度下跌至 87 美分(即面值的 87%),隱含的年化收益率(殖利率)飆升,反映了市場的擔憂。
但正如 Durov 最近所言,隨著 Telegram 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盈利能力,這些債券的價格已經回升,甚至創下新高(目前約在 95-99 美分之間),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對 Telegram 未來,包括其與 TON 深度整合的潛力,抱有相當大的信心。
⚫️對 TON 意味著什麼?隱形的護城河
那麼,這一切和 TON 的未來有什麼具體關聯?
資金與信用的雙重保障: 債券的成功發行和穩定表現,證明了 Telegram 在傳統資本市場的信用和吸引力。這份信用不僅幫助 Telegram 度過難關,也為 TON 的發展提供了間接但穩固的後盾。一個財務健康、用戶龐大的 Telegram,是 TON 生態最堅實的基礎設施和流量入口。
IPO 的前奏與 TON 的想像空間: 債券的可轉換條款明確指向了 Telegram 未來的 IPO 可能性。一旦 Telegram 上市,這些債券持有人(多為大型基金)將成為 Telegram 的股東。這不僅會讓 Telegram 的價值得到市場的公開認可,更會將 TON 作為其內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推向更廣闊的舞台。TON 將不再僅僅是 Web3 愛好者的項目,而是與一個擁有超 10 億用戶的全球通訊巨頭深度綁定的價值網絡。
Web2 賦能 Web3 的典範: Telegram 債券的案例,展示了一種 Web2 企業如何利用其在傳統市場的資源和信用,來支持和孵化 Web3 創新的可能性。這為其他 Web3 項目思考如何引入圈外資金、建立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看得見的技術,看不見的基石
當我們討論 TON 的優勢時,常常聚焦於其高性能、與 Telegram 的無縫整合、活躍的社群以及創新的鏈上應用。這些固然重要,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那些「看不見」的基石 — 比如這筆始於 2021 年、總額超過 23 億美元的債券。
它不僅是 Telegram 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金,更是 TON 能夠從廢墟中重生、走向今天的隱形推手。它提醒我們,一個成功的區塊鏈生態,不僅需要技術的突破和社群的共識,同樣需要穩健的財務策略和來自更廣泛市場的信任與支持。
Durov 的一則貼文,讓我們得以窺見 Telegram 和 TON 這盤大棋背後,那關於資本、信任與跨界合作的精彩故事。而這個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02.05.202515:44
我一臉懵逼


30.04.202510:19
✉️鏈上債券時代開啟:Telegram 5 億美元 Bond Fund 為 TON 注入固定收益引擎
在 Token2049 Dubai 開幕之際,Telegram 生態再拋震撼彈:RWA 資產平台 Libre 宣布將把 5 億美元的 Telegram 場外債券打包為「Telegram Bond Fund(TBF)」並於 TON 鏈上發行,讓合格投資人得以以 Jetton 形式持有、轉移,甚至質押這批固定收益資產。
⚫️從「場外債」到「鏈上債」:結構的升級
我們去年回顧過 Telegram 自 2021 年以來累計 23.5 億美元、票面 7% 的可轉債歷史,當時債券僅能在機構 OTC 市場交易,流動性有限,也無法作為 DeFi 抵押品。
Libre 把這些債券放入信託,再將基金單位映射為 Jetton,意義不只是「證券代幣化」的老梗,而是一次結構性升級:
⚫️仍待揭曉的關鍵細節
與我們先前對 Telegram 債券全貌的梳理相比,TBF 目前尚有三大空白:
⚫️為何這一步至關重要?
以往 TON 上的借貸協議普遍以 USDT 存款利率或流動性挖礦作定價基礎,波動較大。有了鏈上債券,TON 生態將誕生第一個高質量、可計價的固定收益基準,將穩定整個利率曲線。
而過去 RWA 在以太坊上多為機構端的封閉產品;TBF 的發行直接綁定 Telegram 與 TON,為百萬級用戶提供可見可用的範例,降低 RWA 與終端用戶的距離。
此外債券價格長期貼近票面價值 95 – 99 美分,反映市場對 Telegram 現金流的信心。鏈上流通後,價格透明度更高,也為未來 IPO 定價提供連續參考。
⚫️鏈上金融的敲門磚
過去四年,Telegram 借助債券完成了自我造血,間接護航 TON 復興。如今同一批債券反向「上鏈」,不僅標誌 RWA 進入 2.0 階段,更可能成為 TON 生態中安全收益與槓桿玩法的支點。下一步,我們期待看到詳細利率、KYC 模式,以及更多 DeFi 協議對 Jetton 債券的支持。當 Dubai Token2049 的聚光燈照向這枚新生的「鏈上國債」,或許正預告著 TON 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下一波增壓。
🤔有趣發現:
Telegram Bond Fund 簡稱 TBF
TON Believers Fund 簡稱也是 TBF
在 Token2049 Dubai 開幕之際,Telegram 生態再拋震撼彈:RWA 資產平台 Libre 宣布將把 5 億美元的 Telegram 場外債券打包為「Telegram Bond Fund(TBF)」並於 TON 鏈上發行,讓合格投資人得以以 Jetton 形式持有、轉移,甚至質押這批固定收益資產。
⚫️從「場外債」到「鏈上債」:結構的升級
我們去年回顧過 Telegram 自 2021 年以來累計 23.5 億美元、票面 7% 的可轉債歷史,當時債券僅能在機構 OTC 市場交易,流動性有限,也無法作為 DeFi 抵押品。
Libre 把這些債券放入信託,再將基金單位映射為 Jetton,意義不只是「證券代幣化」的老梗,而是一次結構性升級:
1. 鏈上清算層:Jetton 可直接在 TON DEX 流通,省去傳統場外過手與託管摩擦。
2. 抵押能力:稍早向 Factorial 創辦人 Justin 求證,已著手整合 Telegram Bonds 作為抵押品。當債券年息若維持 8–10% 區間,疊加 1.5 – 2 倍溫和槓桿,保守估算最終 APR 可望站上 15%。
3. 合規與門檻:TBF 仍僅向合格投資人開放,KYC 與最低申購額尚未公佈,但若最終允許次級市場碎片化交易,將大幅降低進入壁壘,這也是與過往可轉債最大的差別。
⚫️仍待揭曉的關鍵細節
與我們先前對 Telegram 債券全貌的梳理相比,TBF 目前尚有三大空白:
- 票面利率與分配機制:若採浮動配息或季度派息,對 DeFi 構建收益聚合器將更友好。
- 到期日與贖回安排:原始可轉債 2026 年到期,基金是否跟隨原債或設計循環期,將影響債券風險。
- KYC 模型:若採「持幣即 KYC」的 NFT,能否在二級市場保持合規與流動性平衡,值得關注。
⚫️為何這一步至關重要?
因為,這將奠定 TON DeFi 的「低風險利率」基準
以往 TON 上的借貸協議普遍以 USDT 存款利率或流動性挖礦作定價基礎,波動較大。有了鏈上債券,TON 生態將誕生第一個高質量、可計價的固定收益基準,將穩定整個利率曲線。
而過去 RWA 在以太坊上多為機構端的封閉產品;TBF 的發行直接綁定 Telegram 與 TON,為百萬級用戶提供可見可用的範例,降低 RWA 與終端用戶的距離。
此外債券價格長期貼近票面價值 95 – 99 美分,反映市場對 Telegram 現金流的信心。鏈上流通後,價格透明度更高,也為未來 IPO 定價提供連續參考。
⚫️鏈上金融的敲門磚
過去四年,Telegram 借助債券完成了自我造血,間接護航 TON 復興。如今同一批債券反向「上鏈」,不僅標誌 RWA 進入 2.0 階段,更可能成為 TON 生態中安全收益與槓桿玩法的支點。下一步,我們期待看到詳細利率、KYC 模式,以及更多 DeFi 協議對 Jetton 債券的支持。當 Dubai Token2049 的聚光燈照向這枚新生的「鏈上國債」,或許正預告著 TON 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下一波增壓。
🤔有趣發現:
Telegram Bond Fund 簡稱 TBF
TON Believers Fund 簡稱也是 TBF


28.04.202513:11
恭喜各位得獎者,也讓我謝謝好心人,最後 @TON_HongKong 看到大家熱情參與,再次加碼了 5 份,所以最後是 20 份兌換碼。
沒抽到的各位,你,就是你,臉黑!😂
@wisdom_yang
@cyltw
@kvzhuang
@LawrencethLink
@ojbkg
@diamondjohnton
@jacky99
@kenccccc
@evilkoa
@waytotaiwan
@liberabaci
@skywalkerwei777
@zorroma
@alanoveth
@canfly1019
@n0xton
@andy_0125
@allenhsu3
@Toncoco
@darren3210
我的 RedotPay 邀請連結:https://url.hk/i/tw/66dc4
沒抽到的各位,你,就是你,臉黑!😂
@wisdom_yang
@cyltw
@kvzhuang
@LawrencethLink
@ojbkg
@diamondjohnton
@jacky99
@kenccccc
@evilkoa
@waytotaiwan
@liberabaci
@skywalkerwei777
@zorroma
@alanoveth
@canfly1019
@n0xton
@andy_0125
@allenhsu3
@Toncoco
@darren3210
我的 RedotPay 邀請連結:https://url.hk/i/tw/66dc4


18.04.202516:04
💵走路賺 tgBTC
好啊!大家一起來走路吧!
量力而為,別走到斷腿
https://t.me/MoveOnTonBot/Move?startapp=refU2ozlEjUnLvqJ3ledNKp
好啊!大家一起來走路吧!
量力而為,別走到斷腿
https://t.me/MoveOnTonBot/Move?startapp=refU2ozlEjUnLvqJ3ledNKp


10.04.202516:19
各位觀眾,這就是「猴市」


01.04.202511:30
⚠️近期有不明嘗試登入帳號,切勿一時手快按到登入,記得點拒絕!
群友補充:放著不管就好,讓他時間到自己過期。
群友補充:放著不管就好,讓他時間到自己過期。
02.05.202515:43
Your account has been removed from the DOGS Earn promotion in Wallet and it will accumulate any further rewards. This is due to a violation of clause 4.8 of the Wallet User Agreement.
Wallet promotions are created with equal conditions for all users, to encourage fair participation.
Wallet promotions are created with equal conditions for all users, to encourage fair participation.


30.04.202506:13
✉️ Telegram 的 TON 透過 Libre 的 5 億美元代幣化債券基金進軍 RWA
Telegram Bonds 已來!參考上次文章:https://t.me/alphaton/2655
此次新聞來源:
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5/04/30/telegram-s-ton-takes-on-real-world-assets-with-libre-s-usd500m-tokenized-bond-fund
Telegram Bonds 已來!參考上次文章:https://t.me/alphaton/2655
此次新聞來源:
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5/04/30/telegram-s-ton-takes-on-real-world-assets-with-libre-s-usd500m-tokenized-bond-fund


26.04.202514:59
🎉 RedotPay 實體卡免費兌換碼抽獎
📣 活動詳情
獎品:RedotPay 實體卡免費兌換碼
名額:10 名幸運兒 ( 好心人再加碼 5 份 )
價值:每份 100U
抽獎時間:4/28 晚上 8 點
表單開放至 4/27 晚上 7 點
參與方式:
🎯 參加資格:限定台灣 / 香港群友參加
⚠️注意事項:兌換碼將於 4/30 過期,收到請盡快兌換
RedotPay 台灣社群:https://t.me/+7QMwLRuwWHliNGY1
💳 關於 RedotPay:
RedotPay 是一款支持加密貨幣支付的數位支付工具,讓您輕鬆將加密貨幣用於日常消費!想了解更多使用場景,請查看:
https://hinet.notion.site/RedotPay-ApplePay-0f1e79623bc84b379543b1ad11541c38
📱 立即下載 RedotPay:
iOS:https://apps.apple.com/app/id6449689356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redotpay
特別感謝 RedotPay 及 @TON_HongKong 贊助本次活動!🙏
備註: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剛剛又收到加碼,再加五份!
📣 活動詳情
獎品:RedotPay 實體卡免費兌換碼
名額:10 名幸運兒 ( 好心人再加碼 5 份 )
價值:每份 100U
抽獎時間:4/28 晚上 8 點
表單開放至 4/27 晚上 7 點
參與方式:
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Sqh2qyYmV122PmUS9
🎯 參加資格:限定台灣 / 香港群友參加
⚠️注意事項:兌換碼將於 4/30 過期,收到請盡快兌換
RedotPay 台灣社群:https://t.me/+7QMwLRuwWHliNGY1
💳 關於 RedotPay:
RedotPay 是一款支持加密貨幣支付的數位支付工具,讓您輕鬆將加密貨幣用於日常消費!想了解更多使用場景,請查看:
https://hinet.notion.site/RedotPay-ApplePay-0f1e79623bc84b379543b1ad11541c38
📱 立即下載 RedotPay:
iOS:https://apps.apple.com/app/id6449689356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redotpay
特別感謝 RedotPay 及 @TON_HongKong 贊助本次活動!🙏
備註: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剛剛又收到加碼,再加五份!


17.04.202510:00
🤔Dedust 儀錶板閱讀全攻略:用鏈上數據掌握 TON DeFi 的脈動
在 TON 生態裡,Dedust 不只是交易量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也是觀察整條鏈資金流向與用戶行為的最佳「望遠鏡」。
Dune 上那張視覺化儀錶板,把龐雜的鏈上事件拆成幾塊關鍵維度:成長曲線、流動性、交易對熱度、聚合器流向與用戶留存。
只要你知道每張圖回答的是哪一個問題,就能把原本只能「看熱鬧」的數據,升級成可以拆解敘事、佐證投資假說、甚至捕捉 alpha 的情報。
1️⃣成長曲線:總交易地址與日活量
這是「Dedust 的基本盤到底有多大」的即時指標。累積地址數告訴你它在整條 TON 網的滲透率;日活量則是市場情緒温度計。假如你看到累積地址穩步上升但日交易人數突然暴衝,很可能是空投活動或某個 meme 幣上市拉來一群短線投機客。
2️⃣ 流動性儀表:TVL、LP 數量與費用率
TVL 給你「資金池深度」的快照,LP 人數透露去中心化與風險分散程度。把 TVL 曲線與 Volume 曲線並排,可判斷流動性使用效率:量能增長而 TVL 原地踏步,代表同一筆錢被頻繁撮合;反之就是大戶撤資或鎖倉。
3️⃣交易對熱度榜:Volume 與 Fee 排名
Top Pairs 排行是一張即時「風口榜」。Volume 高但 Fee 低,往往是大額搬磚套利;Volume 與 Fee 同步飆升才是 LP 真正挖到金的地方。透過 24 H 與 7 D 切換,你能快速分辨曇花一現的行情還是長尾共識。
4️⃣聚合器流向:AGG Router by DEX
Dedust 內建聚合器能把訂單導流到 Ston.fi、Insrt 等外部池子。圓餅圖的份額變動就是「聚合器護城河」的體檢表:占比越高,說明 Dedust 成功把用戶留在自家生態;占比下滑,可能是別家 DEX 推出更低費率或更快成交路徑。
5️⃣新舊用戶留存:New vs Returning Traders
這是拆解「行銷活動究竟帶來短線還是長線黏性」的利器。回訪率連三週上升,通常意味 UI 與深度漸趨成熟;若僅在空投周衝高,其後腰斬,便透露社群尚未形成護城河。
💵Dedust 真正賺多少? 把「總手續費」拆成協議與 LP 收益
根據 Dedust 官方訊息,費用結構如下:
- 80% 的費用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 (LP),通過重新投到池中來提高 LP 代幣的價值。
- 20% 作為協議費收取。
因此透過圖表,協議的現金流清晰可見
Dedust 的 Dune 儀表板不只是數字資料庫,而是一個把「區塊鏈故事」拆解成可證偽、可追蹤命題的工具箱:
⚫️它讓研究者用數據驗證敘事,避免人云亦云
⚫️讓投資人動態評估流動性與用戶黏性,降低踩雷概率
在 TON 生態裡,Dedust 不只是交易量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也是觀察整條鏈資金流向與用戶行為的最佳「望遠鏡」。
Dune 上那張視覺化儀錶板,把龐雜的鏈上事件拆成幾塊關鍵維度:成長曲線、流動性、交易對熱度、聚合器流向與用戶留存。
只要你知道每張圖回答的是哪一個問題,就能把原本只能「看熱鬧」的數據,升級成可以拆解敘事、佐證投資假說、甚至捕捉 alpha 的情報。
1️⃣成長曲線:總交易地址與日活量
這是「Dedust 的基本盤到底有多大」的即時指標。累積地址數告訴你它在整條 TON 網的滲透率;日活量則是市場情緒温度計。假如你看到累積地址穩步上升但日交易人數突然暴衝,很可能是空投活動或某個 meme 幣上市拉來一群短線投機客。
2️⃣ 流動性儀表:TVL、LP 數量與費用率
TVL 給你「資金池深度」的快照,LP 人數透露去中心化與風險分散程度。把 TVL 曲線與 Volume 曲線並排,可判斷流動性使用效率:量能增長而 TVL 原地踏步,代表同一筆錢被頻繁撮合;反之就是大戶撤資或鎖倉。
3️⃣交易對熱度榜:Volume 與 Fee 排名
Top Pairs 排行是一張即時「風口榜」。Volume 高但 Fee 低,往往是大額搬磚套利;Volume 與 Fee 同步飆升才是 LP 真正挖到金的地方。透過 24 H 與 7 D 切換,你能快速分辨曇花一現的行情還是長尾共識。
4️⃣聚合器流向:AGG Router by DEX
Dedust 內建聚合器能把訂單導流到 Ston.fi、Insrt 等外部池子。圓餅圖的份額變動就是「聚合器護城河」的體檢表:占比越高,說明 Dedust 成功把用戶留在自家生態;占比下滑,可能是別家 DEX 推出更低費率或更快成交路徑。
5️⃣新舊用戶留存:New vs Returning Traders
這是拆解「行銷活動究竟帶來短線還是長線黏性」的利器。回訪率連三週上升,通常意味 UI 與深度漸趨成熟;若僅在空投周衝高,其後腰斬,便透露社群尚未形成護城河。
💵Dedust 真正賺多少? 把「總手續費」拆成協議與 LP 收益
根據 Dedust 官方訊息,費用結構如下:
- 80% 的費用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 (LP),通過重新投到池中來提高 LP 代幣的價值。
- 20% 作為協議費收取。
因此透過圖表,協議的現金流清晰可見
- 6 月「高點月」單月就替 Dedust 帶來 32 萬美元 的淨現金,足以回購 $DUST ...
- 3 月即便 TON 價格腰斬,只要鏈上交易仍頻繁,協議仍有 2 萬美元 入袋,顯示營收韌性。
Dedust 的 Dune 儀表板不只是數字資料庫,而是一個把「區塊鏈故事」拆解成可證偽、可追蹤命題的工具箱:
⚫️它讓研究者用數據驗證敘事,避免人云亦云
⚫️讓投資人動態評估流動性與用戶黏性,降低踩雷概率


07.04.202506:34
TON 本位的話, +888 相對抗跌。
31.03.202516:17
📈Telegram 債券交易價格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根據聯邦基金利率調整)。
我們四年前發行了債券 — 當時 Telegram 的收入為零,使用者群只有今天的一半。
💸現在,每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0 億,利潤可觀,我們的債券表現良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 我們的債券持有人與衆不同:一些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全球基金。他們的持續支援幫助 Telegram 在任何經濟環境下保持獨立並變得更加強大💪
————
Telegram 債券,哪裡可以買呀!利率是多少!連結在哪裡!
我們四年前發行了債券 — 當時 Telegram 的收入為零,使用者群只有今天的一半。
💸現在,每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0 億,利潤可觀,我們的債券表現良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 我們的債券持有人與衆不同:一些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全球基金。他們的持續支援幫助 Telegram 在任何經濟環境下保持獨立並變得更加強大💪
————
Telegram 債券,哪裡可以買呀!利率是多少!連結在哪裡!
Shown 1 - 24 of 75
Log in to unlock more functionality.